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72||研读语文新课标随感(17)

(2024-08-07 16:50:35)
标签:

新课标

学习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常读常新 变化角度

暑假期间,因为要对几篇教研论文进行完善和修改,在查找文献过程中,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相关部分进行重新研读和摘录,发现新课标的学习也是一个曲折且漫长的过程。从一知半解到逐步深入,从零星感知到整体把握,从概念阶段到实践推进,从理念把握到教学实施,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美国教育家罗森布尔特的“交融理论”给阅读过程进行界定:阅读是需要将“时间维度纳入考量的事件”。阅读不是一条直线的而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也就是对于文本正在呈现的事物作来回探索。即使同一个读者重读同一文本,与第一次读的时候已经不同了,因为读者自己已经有了新的经验与体验。所以,“一个人必须放弃想要在每一个文本中配置单一‘正确’或绝对的意义”。对于新课标的学习和研读而言,受个体经验和认知局限,第一次初读和若干次后读,包括复读,绝对会发生新的改变。

新版语文课标变化很大,要从三个角度思考新课标、研读新课标、理解新课标,从而真正地用好新课标:

第一个角度:比着读,发现差异,拷问本质。2011年版的语文课标相比,2022年版的语文课标增加那些部分、删掉那些部分、还保留的部分。通过辨析、梳理、提取变化的部分和不变的部分,就会弄清楚语文课程后期的建设方向,从而确定发力点和突破点。新增部分是“学习任务群”“语文实践活动”“学业质量”“实施部分”(具体意见)。

比如将口语版块予以删减,并与写作版块进行整合,调整为“表达与交流”。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口语和书面表达,是水溶相交、协同推进的关系。所谓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语和写作本来就是一体化发展。以前单独割裂分设,不利于语言整体性运用和言语能力提升。口语和书面语都是思维的外显化过程。比如第二学段“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第三学段“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乐于表达,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第二个角度:连着读,发现贯通,促进融合。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可以试着研读高中语文课标(2017年版2020修订)。东北师范大学宋祥教授在《语文教育学段的衔接: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其实每个学段都要瞻前顾后,承接和改进以往的语文学习,同时为下一段的学习夯实基础,做好准备。”这个观点要求我们大的角度思考和内化课程一体化发展,突破学段森严的壁垒。有高位设计规划思想。

高中语文新课标印发和使用时间都比义教课标要早;新教材也经过时间和教学两年多检验。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已经积累丰富的经验,或者成功开发相应的资源,形成了一些对应的操作模式。借鉴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成功做法,至少能够巧妙地规避一些风险点,也会恰当地减少走弯路的概率。通过二者系统联读和深入思考,会发现义务段新课标与高中语文新课标关联性、一致性的体现。

第三个角度:用着读,发现问题,追根溯源。在使用新课标的过程中,理念到实践转化过程,就课堂教学而言,就学生主体来说,就教学管理部门职责来说,那些部分实施难度系数最大。毕竟,语文教材与新课标目前还是不配套的。在新课标全面实施中,一线始终还处于试水的状态,还抱有观望的态度。对新课标要求落实也与教材投入的滞后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课标是课标,教材是教材,你说你的,我做我的”。部分教师还受固化经验和常态模式的支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比如关于学习任务群实施问题。单纯把以前学习活动1改为学习任务1,只是表层。学习任务群是从“学习为中心”角度设计活动,是要从学生主体出发,严格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认知和学习逻辑。任务群是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多种要素整合。是在某一主题统揽下,若干的系列化、关联性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