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31||2024年第5部书:《跨学科学习》随感

(2024-04-29 23:00:24)
标签:

读书

记录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2024428日晚,终于读完了夏雪梅博士的专著《跨学科学习一种基于学科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这部书与郭华教授撰写的《跨学科学习为什么?是什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我认为:要想弄清楚跨学科主题学习到底怎么做,不在理念层面含糊或者纠结,最好将这两部书都反复研读、细读,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归纳,在探阅读究过程中验证,在付诸实践过程中复读,则是比较好的选择。

我刚好是阅读完这两部书,受理念和思维制约,说实在话,读的过程不够精细,有卡壳现象,存在囫囵吞枣的状况。由于接触较少,只是从概念角度接触,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读到后面又忘记了前面的内容。个人理解力和记忆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思维灵敏性和细腻感不如从前。专注力和投入度最近一段时间不是太好。需要调整这种读书的状态。

将两部书做简单对比,并非要分高低,而是从理念的先进性、成果的转化效度及实用度等角度谈个人浅浅的感受。

首先,两人学术背景不同。郭华教授在高校任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理论研究丰富。夏雪梅博士一直在教育教科研部门工作,对基础教育现状分析要客观。从研究视角、研究方式、资源获取、表达方式等方面,她们还是各有特色的。

其次,夏雪梅博士书籍撰写,从文献资料里显示,她从郭华教授的专著中借鉴不少。可是,这两部书都能给人新的启发。另辟蹊径,见仁见智。均以案例为载体,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真正实施,给一线教师提供可以参考的范式。

最后,两部书都有各自独立的表达体系。尤其是对跨学科学习分类做了不同程度表达。各有各的道理。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理论基础之上,也从全国各校、地区呈现了一些正在开展的实验方案。

整体来说,这两部书都从学理层面进行较为前瞻性的探索,就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评”四个问题予以具体阐述。就整个书稿的架构、思路和表达风格而言,我个人更喜欢夏雪梅博士的书。至少读完之后,头脑里起码还有清晰的印迹。比如,用果汁,就 “多学科”“、拼学科”、“跨学科”三者本质区别有深入的解读。采取譬喻的方式,以此增加新概念解释力。选取了语文、数学、美术等跨学科主题学习例子,直接呈现出来,可以参考这些案例进行尝试。

文如其人,作品是最好的写实之一。郭华教授的书籍就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确立、内容选取、类型划分、具体实施、评价方式、教研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研究视野要开阔些。相对而言,就一个区域实施跨学科主题实践/学习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路径。其涵盖面广泛。尤其是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跨学科备课组、跨学科评价等方面提出,就学校整体推进,确实可以直接参考。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借助教研力量进行捆绑和整合,依靠行政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