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29||以评价方式优化驱动学生发展

(2024-04-27 22:02:56)
标签:

教研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第三版块“改进教育评价”指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同时又指出:“加强对话交流,增强评价双方自我总结、反思、改进的意识和能力,倡导协商式评价。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

研读以上的话语,给我们一线教师的评价提出了精细要求,也就义务段评价方式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但长期以来师道尊严和“唯知识论”捆绑下,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终结性评价还是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要想扭转这种局面,从政策层面、理念层面真正落实,短期之内是难以改变的。克服顽固的经验主义既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的强力推进,借助政策施加压力。也需要教科研层面不断引导,通过课堂诊断、教学研讨、课例分析、课标学习、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逐步引导。此外,还需要学校管理层面在过程化督导和诊断过程中树立鲜明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纠错;诊断薄弱,重磅敲打。唯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促进评价方式真正转型,以多元的、科学的、基于证据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就课堂教学观察而言,评价方式和评价的侧重点,是衡量一个优秀教师指标之一。从课堂教学组成来说,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我想:要从三个角度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效度。将一节课进行切分,评价要贯彻全过程,支撑推进学习活动。教师应研读学业质量要求,设计和开发必要的评价量表和监测工具。教学实施前:用评价确立教学的起点和学习的起点,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等;教学实施中:用评价监测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障碍、学习兴趣点等;教学结束后: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后续探究和拓展延伸、综合实践。用王荣生教授的话来说:“上课前和上课后,学生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是有变化的。”

从学生主体而言,评价方向是关注优等学生、还是兼顾到整体学生。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育人观的凸显。眼中要有所有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仅仅是智育发展,还有良好学习品质、正确价值观评价,而且还关注学生创新力和综合力,树立素养导向的评价观,关注学生做正确的事、拥有做正确事的能力、一直做正确的事,这也是教师必须树立的评价观念。

就评价方式而言,增值性评价能给学生正向的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看到自身努力带来的改变,体验到成功感,而获得点滴进步会带来学生学习信心,促使其为了新的目标而持续努力,产生学习内驱力。“增值”原是经济用领域的重要概念,是指产出与投入相比增加的部分。引入教育领域之后,特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到教师、学校等因素对学生成绩产出所贡献的价值增量。增值性评价是指通过追踪研究,收集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学习成绩,基于成绩纵向比较,使用统计法分析的一种方式。概括来说,就是关注学生自身的进步。

协商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建立民主、合作意识,意味着评价主体有单方面的教师转化为学生也是主体,这是树立“以学习为中心”教育观直接体现。协商目的在于改进,促进学生反思和自我对话。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多维度看待问题视角。动用各种数据和资料评估真实学习状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数据进行对话、交流、沟通,达成共识。通过他人的视角、自己的视角、学习小组的视角,观点与认知发生碰撞和交融,有助于形成客观、真实评价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