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26||参加培训会随感(1)

(2024-04-23 22:42:37)
标签:

活动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今天下午,与其他几位同事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培训会,个人感触挺多。尤其是四位专家基于学科问题清单式的反馈及具体教学建议,让我对整个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内容、方式、数据分析及目的意义有大致了解。此外,对科学、德育、劳动等课程认识逐步提升。

从宏观层面看,省上这几门课程与全国监测数据对比,存在着差距。尽管我县没有在2023年样本县内,可是对照这些问题,我觉得薄弱之处也挺多的。比如科学课程实施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弱化,平时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是否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认真组织,这些都是打折扣的。学校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科学教学效率低,其问题的症结是多方面的。其一,一方面是科学课程管理不规范所致,课时量是开够了,但教得不好。其二,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思想层面存在着偏差,觉得这门课程无关紧要。包括管理层面认识偏差。其三,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无法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开发。尤其是设计精准的演示实验或者实践性、观察性、探究性的课外活动,从某种程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直接就捆绑了学生的手脚,也阻碍了学生对科学产生的兴趣。尤其是灌输式、记忆式的教学方式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让学生生硬地记住概念和常识,并不是在观察、分析、推理过程中形成结论,得出独立的见解,在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动手设计实验,试着去解决问题,形成方法。如此种种。孩子们对科学好奇心并没有建立起来。最后,是教学评价简单化。对于学生过程性评价缺失。仅依靠终结性考试,难以评估学生科学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除了学校科学开设课程之外,对于学生成长环境而言,也需要借助社会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比如深受学生喜欢的科技大篷车活动,将机器人送进校园,看着机器人跳舞,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开展的科技社团和兴趣班,也能发挥极好促进作用。我了解到:航模、编程等,都有一定的受众。可是培训教师数量有限,导致这些方面还是发展不充分。

后期,将利用现有的教研资源,发挥专业职能作用,尽量地规范科学课程开设。一方面是通过学科研讨和集中培训,促进现有科学教师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增加钻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课程实效性得到提升。另外,邀请外县科学方面骨干教师进行现场授课,示范引领,对科学课先进教学模式进行逐步推广,让授课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逐步改变传统的做法,为县域内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增加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