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594||再谈课题研究

(2024-01-06 16:02:32)
标签:

生活

反思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14日,我参加了县级教科研课题结题评审会。采取现场汇报及资料审定方式,对符合结题要求课题做全面、公正鉴定。这个过程,既是成果展示和检验,也是相互学习、互促提升。作为评委之一,现场对结题课题做了点评。从2014年到2024年,各级业务部门对科研课题管理不断规范,看到老师们的课题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作为教研员而言,我很是欣慰。由于是即时生成的发言材料,过后觉得写出来,有益于课题研究工作提升,故而整理笔记如下:

一、课题研究优点

1.研究步骤全部到位。按照课题管理办法,每个课题成员都能全面阐述几个阶段重点工作,前期学习及研修,中期实验及推进,后期成果汇总及梳理等,以及各自承担的研究及实验任务。

2.完成规定研究任务。紧密结合实施方案,集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活动。既有过程性资料文档,也有图文结合活动资料,还有生动视频展示。尤其是提交的研修学习笔记、观察记录等,每位成员都在潜心学习中。

3.促进科研素能发展。从汇报过程中,以课题为载体,以课题为统揽,任务驱动发展。每个课题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综合荣誉证书,这说明老师们专业性得到了提升。有的课题组累计产生了20多件教科研成果,最少的也有数10件科研成果。这些成果是各位参与者的劳动结晶,来自于对实践深入总结和细致归纳,更来自于对相关理论吸收与践行后思考与体验。

4.反思意识得到强化。美国教育家波斯纳说:经验+反思=成长。2011年倡导的校本研修,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三条路径是自我反思、团队合作、专家引领。而课题研究就是方式的综合体。自我与自我对话、自我与成员对话、自我与专家对话,促进了思想、理念迭代和晋级,认知局限性在多重实践和有效对话中被打开,教师的专业水平就会有突破。

5.践行课程改革理念。本年度结题的县级教科研课题,部分课题聚焦了学科建设的热点和难点。在新课标学习引领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育人方式探索、课程资源建设等在集体研究中形成了方法,积累了经验。小学古诗词中情境创设方法研究,采用了多种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探索情感。

6.课题驱动内涵发展。从汇报情况看,有的课题组研究工作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在人力资源、行政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充足的便利。以课题为抓手,在课程资源、理念践行、校园活动等方面,岳坝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都得益于学校提供的平台。为课题研究活动提供了渠道,同时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又为学生素能发展提供了较好的锻炼机会。这是双赢的结果。

二、需要改进地方

1.结论概述不够精准。只汇报了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多少件,取得了多少荣誉,但这些成果的共性特质、个性特质提炼表述不够。最终形成了观点,达成的共识,缺乏系统性归纳和总结,各个成果之间是零散分离的状态,未能聚拢成为明细的体系和操作模式。

2.过程方式需要提升。 课题研究方法方面,尤其是文献资料的学习不细致。可以在海量学习和研修过程中,找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借鉴并优化。毕竟,对于一线行动研究而言,着力点在方法,并不能产生多少新的理论,而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就已经很好。关于个案研究开展不够,可以针对学生变换,选择典型个案,确保研究和实验效度得到提升。

3.成果发展不够均衡。主持人成果数量和成员数量差距较大。有的课题主持人成果数量达到8件,而成员完成的成果才1件,说明重视的程度不够,参与程度深入性缺乏。

4.后期设想开展较少。关于课题推广运用,主持人谈论较少。课题结题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问题的起点,甚至是优化与提升的发源地。通过周期性团队作战,就某个问题开展深度探索、多角度研究,会迁移到其他领域,有助于提升认知水平。完整的课题研究是四个阶段,准备-实施-结题-推广。而多数课题对于第四阶段关注缺乏,导致研究成果止步于结题,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5.整体管理意识缺乏。课题研究容易变成两紧两松的状况。申报时候,普遍热情高,其次是开题热情高,接着是结题阶段较为忙,但是开题之后就容易松懈。倘若主持人不跟进、缺乏与成员主动协作交流意识,就会造成课题研究预设与实际进度差距,形成结题环节仓促收集资料、急着拼凑材料、忙着撰写报告等。

6.培训精度深度不足。汇报过程中,关于邀请校内领导、高职称教师做培训和指导的频次少,属于自行摸索,单打独斗。作为课题研究,要以问题为载体,发挥校内现有骨干资源和支持力量,争取专业化帮助和指导,从而提升整体成员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7.量变呈现效度不明。课题研究的结论正确与否,需要实证精神和数据意识。课题研究是将问题的学术化过程。是按照预设、假定的思路进行探索和解决的过程。课题实施前和课题实施后,研究对象有调整和变换数据说明或者相关印证。比如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方法课题组,将实验学校的学生计算成绩前后变化数据进行对比,再设计成直观可视的柱状图,就能说明课题研究的质变过程。

三、几个具体建议

1.深挖:形成系列研究。如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可以转化到小学作文教学情境教学研究、小学散文情境教学研究,或移植到到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等相关学科,完成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形成整体化效应。再如推理意识的策略研究,借助已有的模式,再转化到分析能力、空间意识等数学问题研究上。2.归纳:促进模式建构。佛坪县袁家庄街道办幼儿园通过县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团队整体发展。开发了园本课程资源,利用传统八个节日,如上巳节、寒食节、端午节等,举办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实践活动,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营造浓郁传统文化氛围。其他课题也可以在研究基础之上,提炼形成具体操作流程或者实践模式。

3.细化:提升过程管理。要进一步夯实课题选题申报,就像某位老师申报的小学数学课题,召集成员三议三改,这种在选题论证上的严谨性,有助于提升课题研究的精准性和可行性,避免了研究方向的模糊化和实际操作的茫然化。每个阶段都应该夯实过程管理,对标自查,确保人人参与,责任到位。

4.提炼:打造个性路径。基础教育领域的教科研课题,其研究是将有价值问题的学术化解决及呈现过程,是对研究设想逐步验证的过程。各课题组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比如城乡结合部学校、基层村小、基层乡镇学校等,形成有特点的实施路径。

5.检验:落实效能转化。课题研究成果如何落地运用,如何改进教育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素能,如何惠及到其他学校,这是提升科研素能的关键所在。一个课题顺利结题,能否实现大面积的复制,可以再运用到其他的学校,为全县学科建设和课堂提质增效提供样板和参照标准。要对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反复修订和完善,力争提升层次。

总之,课题研究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课题研究更是建立学术意识、形成学术范式的关键所在。主持人的作用很重要,团队整体协作也更关键。选择好方向,深挖细磨,就能解决问题,为教育教学改进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对于课题研究而言,破除其神秘感,建立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正规课题要经过三次论证,选题论证、开题论证、结题论证。还包括三次评估,开题评估、中期评估、结题评估。选题方向要审验,规定动作要到位,过程监管要扎实,研究结论要有效,推广运用要普及......是一门大学问。建议老师们阅读一下课题研究的相关书籍,比如李冲锋老师所著《教师如何做课题》、费岭峰老师所著《怎么做课题研究》,对于我们科研素能提升很有裨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