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5部:读《一起为教育重新构想打造新的我们未来社会契约》随感
(2023-12-06 16:14:27)
标签:
读书随笔 |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
《一起为教育重新构想打造新的我们的未来社会契约》是国际委员会关于“教育未来”的报告。该书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与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这是一份关于未来教育的重要宣言。直面现实问题,描绘发展蓝图。语言犀利深刻,切中现象本质。写作视野极其开阔,引用数据和列举事例丰富且多元。既有对当前成绩和进步的充分肯定,也有对长远发展的顶层规划和长远设计。不夸大成绩,且尊重客观事实。对贫困县、欠发达地区及国家教育现状做了全面的分析,少数儿童的受教育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比如非洲、美洲等少数国家,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
教育作为推动社会重要发展力和生产力。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为社会进步提供不竭的能源。该报告以客观、理智、全局的眼界,冷静审视了全球教育进程,回应了教育必须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义务,倡议各国要消除差异(经济、文化、思想)、隔膜和不均等情况,在交流、沟通、协同、共助模式中,分享、开放优质资源,促进对话与合作,达成共识,搭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同时,应全方位地保障教师的权益,尊重教师职业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营造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方法,确保在2050年完成一系列任务。
教育不仅要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教育还要在回顾往返的复盘过程中,及时规避重大的风险。同时,要清晰地意识到教育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整育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整合课程资源,增加多元评价方式。比如新的职业产生,信息分析员、评估员、程序员等。旧的职业不断消失,如导游(电子导游,导游APP)程序、销售员(无人售货商场,自主支付)、银行柜台员(大型智能电脑产生)、清洁员(机器人)等,被人工智所代替。以计算机、大数据、互联网为主的第五次工业革命,取代了许多简单的工种。教育即将遇到新的挑战。构建一种理想化、全景式的教育模式,要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文明和经济进程。
关于教师作用。“教师不一定拥有获得真理的特权。他和他的学生一样,也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杜维明 《仁与修身》)特别指出:教学不是一个人在紧闭的教室门后带领一名学生完成活动或课程。我们要将教学视为发生在整个学校中,与其他教育者一同进行的工作。对课程和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以便自然地促进教师间的协作。就像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实践等,促进学科教师开始与其他任课教师合作,共商解决之道。而项目式学习,打破了知识符号和现实直观的有效通道。专业的教学知识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为基石,通过个人和集体对不断积累的经验做出的反思而发展。教学促使每位学生成为人类与知识的关系的一部分,使他们进入一个具有理解性、创造性和敏感性的世界。我尤其喜欢这一句:“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丰富而且动态的学习和体验的连续体,是持续一生的旅程。”“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扩大自己的经验储备。多接触知识和思想世界。”
关于学校定义。“相比于过去的局限,学生们与未来的可能性有更紧密的联系。机会均等原则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不论背景如何,都能摆脱他人期望的束缚,从而使出身不等于归宿,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拥有一个与过去相比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对于打破阶层分化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教育给每个学子提供塑造自我、改变自我、谱写新篇的新赛道。尤其是互联网普及,给各地区学子提供优质资源供给面,精品教育资源平台的搭建及共享机制建立,为这种可能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关于社区教育。教育并非只能发生在学校,教育并没有终结的位置和规定的年限。无论处于何地、何时,受教育者都应该保持着一种进行时的状态。社会、群体、团队等形式,以需求为目标,构建不同层级和规模的学习共同体。“成人教育需要得到扩展,使其远远超过以劳动力市场为目标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不单纯是为了履职需要,而是以自身进化和丰满发展为目标。比如,为了适应数字经济,退休的老人学会了在淘宝和京东网站购物,减少了去实体店采购的机会。远程访问医院的网站,预约专家的门诊,采取网上挂号,减少排队时间。这些技术是为了解决生活需要。在实操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健康的教育生态是把自然、人为建造和虚拟的学习场所联系起来。”这句话是从多维度的视角对教育生态进行定义和描绘。自然的区域、人造的区域、数字的场景三者对接,实现全空间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