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0||2023年第14部:读《教育为人生》随感
(2023-12-05 22:16:50)
标签:
读书随笔 |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
法国埃德加.莫兰的《教育为人生》,视野开阔,以宏大的叙事角度进行论述。将教育价值和意义放在多维空间予以审视。涵盖内容丰富,既有哲学命题思考,也有心理学阐述,还有历史学、生物学、科技史、思想史、物理学、病理学等内容穿插。阅读过程中,相当费脑的同时,一方面还考察着读者的阅读量。否则,阅读过程是会存在困难。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要以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放在一个孤立封闭位置用线性模式观察。比如,他提到了“全息原则”。“在一个系统或一个复杂的世界中,不仅部分存在于整体中,整体也存在于部分中。”正如帕斯卡所言:“我认为不认识部分就不可能了解整体,不认识整体也不可能了解部分。”强调真正的认识一种可以在整体的认识和部分认识之间循环的认识。
就教育的改革,提及到思想的改革。书中提到了“如果广大哲学教师、历史教师、社会学教师能够唤醒自身的兴趣和爱,就能自觉拓宽文化面,为共同的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建立有机联系。”“教师培训机构的革新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并发展出新的知识。”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莫兰要求所有学科教师打破壁垒,以融通的方式在协同交流、共享发展中增加对潜能挖掘,建立各自优势,形成同僚性发展机制。此外,强调教师培训的革新,要发展新的知识为教育发展增加动力和活力。比如,新生学科产生,边界学科知识共生。课程改革倡导的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实践,为社会进化和改造提供新的方向。以主题为统揽,以2门以上学科知识进行联结,用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实现跨学科理解。。就像早期对昆虫、动物行为研究,产生了诸多发明。以蝙蝠为例,有了雷达。飞机,或许就是受到鸟儿飞翔原理所影响。
我特别喜欢关于“学习”论述部分。“学会学习,就是要在分离和联结、分析和综合中学习。”提到了四个部分。要以开放的状态,不能搞封闭和孤立,与外界建立有机的关联;要超越“原因—结果”的线性因果关系。掌握学习相互的、关系间的、循环的(反馈的、回归的)因果关系及因果性的不确定性。因为社会处在变化和调整过程中,具有突变性,无法预测到未来的趋势。不是按照单一轨迹发展,可能会是一条曲线;学会迎接复杂性的挑战,挑战来源于认识和行动的各个方面。坚持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批评。养成复盘的思维,及时性回头望,有助于止损。用理性目光审视客体,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对话与自我批评,可以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必须通过整体思维看待工作和生活。不能割裂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这二者关系紧密。在相辅相成中促进。
在结束部分,“凡是无法自我再生的,都将退化。”告诫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教育需要自我进化,发生本质性的迭代和晋级。
对于这本薄薄的书籍,需要反刍和咀嚼。并且联系实际,做出个性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