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2||山茱萸挂满枝
(2023-11-04 21:51:31)
标签:
生活休闲 |
分类: 雁过留声—朝花夕拾 |
佛坪,有“中国山茱萸第一乡”称号,与“熊猫第一县”媲美。每年到了十月,红色的山茱萸挂满枝干,将枝条压弯了。家家户户都会去摘枣皮。此果俗名“枣皮”,颜色像枣子,但不是枣子。和枸杞也有差别。山茱萸的果肉晒干之后,据说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配料。
本地所产的山茱萸,因为海拔适宜,无任何工业和制造业,果肉肥厚,且是绿色五污染,故而受药品采购方的青睐。只不过枣皮历年的价格波动起伏大。一度时间,价格太低,任其长在树上掉落、风干,三四月,黄色的花儿灿烂绽放,还有少许的红色豆豆残留在树杈间。今年,新鲜的枣皮豆豆,收购价格是每斤3元左右,上下浮动,算是价钱比较好的。凡是农户家里种植的,都开始忙于采摘枣皮了。人工采摘,效率不高,每天最多30-50斤。由于枣皮树结果的时候,来年花蕾已经开始酝酿,所以不能用机械化方式,否则会影响到来年的产量。全凭借仰望着脖子,一颗颗地采摘。或者爬到树杈间,慢慢地采摘。劳累一天的话,脖子疼痛不说,双手也十分发困,可见这活儿确实辛苦。
枣皮的种植在农村十分普遍,几乎每家都有,只是栽种面积不同而已。有的有上百亩枣皮林,如果遇到价钱合适的年份,那小子日就美滋滋了。有一年,好像是90年代初期。干枣皮买到了上百元每斤,很快有的家庭都成了万元户。这山茱萸树都成了摇钱树,那红色的豆豆惹得人双眼发光,内心更是乐淘淘。倘若价格低了,基本属于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罢了。
我们小时候读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劳动教育开展极好。每到秋季时分,学校的勤工俭学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挤枣皮。学校与当地的枣皮供应商取得联系,人家把枣皮煮熟之后,装在大编织袋,送到学校的土操场上。然后,各班老师用背篓和筲箕将枣皮分出来,每个班级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挤枣皮任务。我们全部都蹲在地上,每个人一搪瓷碗。所谓的剥枣皮,就是要把枣皮肉剥出来,果肉放在箢箕里面,白色的核堆放在另外一边。以前没有枣皮分离机器,全凭手工完成。其实,这个活真是不好做,剥上一个多小时后,指甲缝里全部都是红色的。我的手指变得迟钝,双腿麻木,可碗里的枣皮还是那么多。不像旁边的同学,手脚可麻利了。热心的同学,偶尔也会主动帮助一下我。抓上几把,我的任务就会稍许减轻。有些调皮的孩子,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把没有剥的枣皮悄悄塞进白色的枣皮核堆里面,到最后清理过程,即便老师发现了,也不知道是那个弄得。大家只要共同完成。
现如今,山茱萸经过一系列探索和反复加工, 也完成了身份的转化。制作成气泡饮料,还酿造成红山珍酒,已经走入到大众面前。青年者,对气泡饮料甚为喜欢,有些像冰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