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空空布衣-周雅梅
空空布衣-周雅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833
  • 关注人气:9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571||2023年第11部:读《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随感

(2023-11-02 21:38:03)
标签:

读书

思考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建议青年教师都阅读一下郝晓东老师所著《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一书,可以加快职业的适应性,避免走弯路。
      这本书特点是以真实的案例为载体,记录了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体性认识。鲜活的人物形象,走出舒服区的自觉和顿悟,都是人的觉醒。对于其中好的经验做法,我表示赞同。奥地利心理学家 阿德勒认为:“并非环境决定我们的人生,而是我们对于环境的态度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具备成长性思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应超越工作环境的制约,突破现实各种束缚。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学校执教,还是在偏僻的乡村学校坚守,即便没有任何的名师可以引领,这都不能成为自我逃避的借口。只要有一颗上进的心,总会克服环境,走在发展和提升的路上。不以起点低为理由,不以工作忙为托口,不以缺乏指导而自圆其说。就像知名教育家魏书生,最开始是民办教师,通过后天探索和研磨,既在管理领域取得佳绩,也在学科建设领域著书立传。

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万物相连,资源共享。打开手机,随时就能进入到学习和研修状态。借助网络,近距离研读教育家的学术作品,汲取智慧火花。观摩特级教师、知名教育家精品课例,获取有效方法。甚至登录到智慧教育平台,从海量资源库中精挑细选,寻找到适合自己运用和借鉴的课例。

专业提升路径。作者反复引用朱永新教授的三句话“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并用精准语言进行阐述与解读。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通过阅读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掌握学生个体差异,从其优势出发,开展精细教育。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能够对日常教学行为做出合理判断,在教学机智和情境创设方面汲取诸多方法。尤其是关于学生引导,方法掌握,日常教学执行力,都能给不同的启发。

“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写作是将思维的外化过程,能够让零散的观点、片面认知聚焦,并在整理和表达的过程中,加深对该主题的认识和探索,留下有效的思维运行痕迹,让我们思维灵敏度、深刻度、丰富度得到有效提升。

“专业交往,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融入一个带有磁场的研修共同体,便于我们见贤思齐,对标提升。你发现比你优秀的人更加努力,就会放弃安逸的意思,就会被团队精神所感染,被榜样力量所折服,成为长期主义者。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并非虚言。绝不当那只坐井观天的小青蛙,既看不到外界变化和精彩,也看不到自身短板和困境。许多老师天资聪慧,前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忽略了事物的发展性,喜欢用推责思维评判、衡量周围,对新鲜事物、新的观点、新的做法、新的模式提出质疑,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瞧不起任何人。唯独很少从自身找问题,总认为是天下第一。甚至坚决拒绝吸纳外界的一切,也看不到别人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绩。

教师发展阶段。郝晓东老师以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话语,将教师专业发展理想模型分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这段话在原作中的本意是指学生智力发展节奏,他进行迁移性运用。可见领悟力对于许多的学习者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有助于引领、指导教学实践,并将其上升到新的高度。

刚入职,许多教师对课堂充满好奇心,对于名师授课充满膜拜感。这个阶段,热情,上进,有担当的勇气,但存在着经验不足,授课和育人全凭主观,也会做出不成熟的事。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耐心不够,对所授内容整合不够,对知识体系掌握不透彻,对学习方法指导不灵活,对教学效果达成没有采取实证方式检验。经过一段时间,教材逐步熟悉,积累了相应的方法。进入到职业发展快车道,正在蜕变为某一领域的骨干,有足够的话语权和指导权。但是,仅限于一亩三分地,在擅长的专业内。如果再能够突破,融通各学科知识,获取丰富的资源,兼收并蓄,就能跨越分科课程的阻碍,进入到自由的境界。可以说吃触类旁通,什么课都能听,也能听懂,还能指出优点和改进建议。

这是一部浅显易懂的书,偶尔穿插理论观点也是一部催人奋进的书,让我们看到职业另外一种可能性。里面的教师很普通,他们的职业故事并不精彩,只是在某个阶段醒悟,对于职业产生新的认识,是追求人的精神丰盈为起点,即便已经站在高山之巅,依然愿意学鹰,敲掉陈旧的爪子,然后在痛苦成长过程中,拥有再次翱翔的双翅。

本书作者郝晓东就是最好的写实。他用自己经历证明:足够的好,是超越生命物质化必然路径。我希望更多的青年教师,或者处于徘徊期、迷茫期的老师们,不妨一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