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第5部:《红星照耀中国》多重魅力及现实价值

(2023-06-24 09:46:35)
标签:

读书

研修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我给大家分享的读书体会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80多年来,被译成中、法、德、俄、西、意、葡、日、蒙、荷、瑞典等数十种语言出版,成为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和广大读者爱不释手的经典读物。

一、书籍写作背景及内容概况

这是一部由美国记者着埃德加.斯诺撰写的文学纪实传记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原名为《西行漫记》在英国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销量超过10万册。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后来改为《红星照耀中国》。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文字

在陕北,斯诺采访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二、书籍产生的影响力及价值意义

1.真实客观地还原时代历史,形成了研究共产党的宝贵资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费正清“《红星照耀中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而且阐明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美国作家迈克尔·沙勒:“第一个公布长征真相的西方人是与毛泽东谈过话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在《红星照耀中国》里的经典性叙述,至今仍是有关长征资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红星照耀中国》改变了记者斯诺的人生轨迹。一个本想在中国只待6个星期的美国青年,后来成为在中国生活了13年的优秀记者。斯诺与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鲁迅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72年2月15日,就在尼克松开启访问中国“破冰之旅”前夕,斯诺在瑞士日内瓦郊区埃辛斯村逝世。尼克松曾向病中的斯诺致意,对斯诺“长期杰出的生涯”表示敬佩。临终前,斯诺留下遗言:“我热爱中国。”遵照斯诺的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他曾经执教的燕京大学校园内(今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毛泽东主席发去唁电:“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2.增加国际社会对红军正确认识吸引青年加入到红军队伍

周恩来:是一个简朴、周到的司令。他的司令部是一个不怕轰炸的小屋,屋里的陈设很简单,土炕上挂着一顶蚊帐,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和一张木制的小炕桌。他待人接物周到、极有涵养。他还是一个忠于知识和信仰、不屈不挠、不可战胜的“造反者”。他出身于大官僚家庭,受过开明的教育,后因组织学生运动而锒铛入狱。在蒋介石破坏了国共合作的协定,转向反革命后,他参加组织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此后,他辗转汕头、广州、江西、福建,九死一生,到达西北的红色根据地,在不知名的村庄中继续忠于革命。

3. 提升红军队伍战斗力和影响力,破除外界对共产党攻击

他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的发现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这部书籍印发和广泛传播之后,尤其是来自美国记者一手的采访,真实且客观,打破了国民党对信息封锁,谣言不攻而破,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粉碎了国民党恶毒用心。这让国民党统治区的老百姓和有志青年、日伪统治区百姓,对红军信仰、红军纪律、红军组织建构及领袖人物有了全面认识,吸引不少有位青年自发地前往延安,加入到红军队伍之中,扩大红军影响力。

4.掀起声援中国抗日、同情共产党的良好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庆四墨尔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者白小萌:“有一本书,曾是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唯一书籍,它让世界第一次完整的读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与信念。当时的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对于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都长期溺于流言和揣测中,埃德加·斯诺用记者求真的信念,佐之以冒险家的勇气,踏上了西行的漫漫道路,写下了极富盛名的《红星照耀中国》。”

随着这本书在西方的畅销,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声援中国抗日、与中国共产党人接触的新浪潮,不少国际友人自发走进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斯诺说:“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从《红星照耀中国》中得到鼓励,效仿斯诺来到中国,既有献身中国革命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还有记者、编辑、作家、教授和外交官,如海伦·斯诺、史沫特莱、爱泼斯坦和索尔兹伯里等等,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一辈子留在了中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红星照耀中国》不应该被错过。鲜活的革命历史,就在这本书里。斯诺的话对中国革命有着必胜的展望:

“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像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而且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它所释放出来的分解代谢的能量将是无法抗拒的,必然会把目前奴役东方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最后野蛮暴政投入历史的深渊。”

三、书籍对我们当下启发和教化

1.推进学科建设,做活语文教学改革。《红星照耀中国》选入现行八年上语文教材,作为“名著导读”部分,对于引导学生掌握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名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员,要深挖教材资源,吃透课标,引导教师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学作为母语学科,要指导语文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

2.深挖本土资源做深学科德育研讨。指导学校开展好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在学科德育、思政课程方面探索衔接教育及研讨,促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构建和打造。以本地红色革命资源(长角坝镇上沙窝村红二十五军革命旧址为抓手)、佛坪县秦岭.自然博物馆等将课程标准化与地域特色化有机统整,实现整本书阅读、乡土资源开发、红色革命文化、学生真实体验、社会体验等有机结合。

3.打通内外衔接,做实课堂变革实施。提升课堂主阵地。指导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加大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指导,以“天汉好课堂”精品课孵化和培育为抓手,以“天汉好课堂”三个一教研活动的过程监管、效果评估为助推,促进教师专业素能发展,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督促学校发挥图书室、浏览室等功能作用,指导学校开展好阅读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实践活动。组织开设红色革命故事大联播、.红色革命精神辩论会、红色经典书籍读书交流分享会等丰富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变革和学生综合素能提升做扎实的铺垫。

4.增加实干精神,做好个人本职工作。《红星照耀中国》革命领袖的奋斗精神、吃苦服务意识、克难攻坚气魄、敢为人先斗志等,都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在教研教改工作上,突出四个服务意识(服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立足县域实际,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评价导向,根植实际,抓好关键问题求突破,抓好薄弱环节求提升,抓好热点问题求发展,找好难点问题求优化。在教研教改、学科基地建设、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成果推广、教师专业提升、教育质量监测、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多想办法。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倡导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情境化学习等,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在“双减”深入推进、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