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之行(9)
(2023-06-10 18:01:46)
标签:
工作纪录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湖南常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唐永红的讲座《从活动到课程—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他所采取的授课方式较为独特。以互动式、采访式、讨论式为主要形式,有效地促进参训教师们深入交流。
讲座的导入环节就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头脑风暴。唐校长打开幻灯片,直接呈现出几组词语和几个单独的字,顺序是随机排列的。现场给大家设计问题,如何将这些词语串联组合为完整的句子。“设计”“导向”“培训”“项目”“教师”“实践”“成果”“的”“与”。下面窃窃私语,每位参训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经过多轮次试错,最终达成了共识。
讲座里面列举的现象和问题,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做出的调研结论。切合实际,且所提的观点较为犀利,直面问题,引发诸多的思考。“比如听听很感动,想想很激动,回去一动也不动。”“学习一阵子,实践一下子,碰灰一鼻子,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这些话语与我们日常培训活动组织关联紧密。每次热血沸腾地听着授课专家教师的讲座或者观摩优质课例,希望将好的方法和经验转化在自己课堂上。结果,返回到各自学校之后,稍作一点尝试,遭遇到问题,或效果不明显,就会放弃改变,依然保持原状。还有接受主义教育主流倾向,在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方面先天不足,趋众心理明显。如果周围都动,也会跟风学习。如果周围大多数没有改变,个别行为反而是一种异类,遭到打击、讽刺,形成了负面情绪,外部环境支持机制缺乏,校内激励帮扶制度匮乏。这就造成了培训活动低层次往返循环。
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培训效果四个层级图谱看,行为层和效果层达到比例低。追根溯源,学以致用能力必须建立在持续性强化,通过反复的实践予以检验。而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若想在绩效方面真正产生作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生影响或辐射。就需要借助培训活动发酵的成果来推进。
从唐校长讲座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培训活动忽略了对成果设计和监管。怎样以成果为导向呢?目标设计是四个要素。行为主体、执行行为、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在这些要素里面,表现程度就是:通过培训要达到何种程度,是可以检测评价的。维金斯和麦克泰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从终点——想要的成果开始,根据标准所要求的学习证据(或表现)和用以协 助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 从成果开始的逆向思考”。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任何教师培训活动应该从“成果”反馈角度去设计,包括主题确立、内容选取、活动设计、资源重组、过程监管等,都需要考虑到借助哪些成果体现教师培训活动(项目)真实成效。
通过聆听唐校长讲座,启发我对单位近五年举办的研修活动和短期培训进行了一些思考。比如,每次大型培训活动,都会安排教师撰写研修体会,尽管只是成果体现的少量部分,至少还有助于教师结合实践反思。但是,也还存在着教师成果的虚假性和浅表性,将个人零散观点撰写出来,至于实践中到底如何运用,需要培训方不断地跟进,从而获取相应的反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