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空空布衣-周雅梅
空空布衣-周雅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833
  • 关注人气:9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课,传递的力量

(2023-05-21 12:32:13)
标签:

工作

记录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老师们遇到好课,这些好课的创造者和践行者自然会成为日常交流谈话的焦点。学生们遇到好课,这些好课的过程参与和后续发酵会激励他们成长。

5月9日,市上组织新课标培训暨课堂教学展示。派出学科教研员和一线青年教师前去观摩学习。返回之后,她们对几位老师执教的示范课赞不绝口,眼神中流露出敬佩之意。那几节好课,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如长文短教、整本书阅读等,打开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唤醒了参训者的研究热情。

汉师附小马治娟老师执教的是整本书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听同事们介绍其中的精彩和绝妙。比如创设“读书交流会”学习情境,课堂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深入探究。搭建学习支架,设计了课堂评价量表,每个环节都有具体评价指标。以直观的评价方式贯穿教学始终。采取实证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自我监测学习每个环节归纳出整本书阅读方法“读、写、讲、画(思维导图)、查(背景资料)”

4月27日,江苏南通崇川区教育专家团到本县送教。其中一位是来自通师二附----吴鸽老师,她执教了《做大象真好》绘本课。我与孩子们尽情享受这次愉快的探索体验之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激励与启发无时不在,语言运用和思维激活水溶相交,呈现新的画面的同时,随之增加相应的语言运用活动。引导孩子们看图、读图、说图,从图画中获得相应的信息,转化为富有个性化的语句,试着表达,试着分析,适度地挖掘画面之外意蕴。于是,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欢喜。

“得”“当”两个魔法字的传授如行云流水一般通畅,先举例示范,教师演绎如何用,用准,与图画符合;用巧,有表现力,这种学用结合仿照的言语形式,给孩子语言运用及建构搭建了“登山的台阶”。训练学生在支架搭桥过程中完成语言灵活运用。尤其是启发环节,孩子们现场发言,生成资源极其丰富且可贵,流露出孩子淳朴的天性和善良可爱。其中一位孩子说:“我想使用一种试剂,把大象变小,这样就能与好朋友鼠小弟玩耍了”;还有一位孩子说:“我想给大象,免得大象把小朋友踩到了”。这种神奇的想象体现的是可贵品质,同理心。基于人的尊重和关怀。

“得”字说话的过程,有许多感人的小细节,显示出教师对学生初始体验和真实感受的留意和尊重,这既是教学智慧,也是真爱学生。其中一个小男孩说:“我读得好。”某个需要诵读的环节,吴鸽老师就特意让那位男孩到前面去诵读。当这位男孩仰扬顿挫地诵读完。她笑着说:“你真得是书读得好!”我看见那位小男生神气十足地从讲台上走了下来,相信这句话将驱动他更加认真地读书,增加了自信心,老师的话无疑是他最大的底气。还有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你书教得好”现场发出欢快的笑声。来自学生真实的评价,这是多么高的赞誉。孩子们满意了,孩子们喜欢了,这节课才是真的好!

其实,一节好课,不需要专家去点评,只需要观察学生眼神是否留在课堂上,是否与老师发生了正向的对视;如果他们目光呆滞,两眼无神,整个精神显得比较沮丧,说明思维已经跑出了课堂之外,教学内容难以吸引他们教学方法禁锢了天性互动与交流,是否与教师发生了深切的交融和思想的碰撞。有时候,是老师带着孩子走。而真正的大师,是学生领着老师走,让课堂产生智慧碰撞,让课堂绽放创新火花,让课堂催生无限精彩,让课堂抵达孩子心灵深处,让课堂引发问题探究,让课堂助推能力提升,让课堂引起情感共鸣,让课堂回归育人初心......学生走进了课堂,当学生走出课堂,思维、认知、情感与之前有着落差,高于他们未学之前,这种变化就让一节节课雕琢在学生脑海里,变成他们成长的烙印,或收获感动,或收获惊喜,或收获思考,或收获方法,或真正地经历并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于是,我们发现“这是山区的孩子吗?这是哪个孩子吗?”于是乎,会惊讶于课堂原来是如此地神奇,老师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给孩子们创造出喜悦和欢乐,教室响起了笑声和掌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橘子洲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