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之行(4)
(2023-05-06 23:12:04)
标签:
生活写照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培训活动持续进行中。聆听的过程,冲击着我的思维,打开了我的认知天花板。湖南省真是人才济济,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教育官员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强,言语表达、政策把握、理论素养、现场交流、组织调控等,都让我们参训者肃然起敬。其中,一位副局长给我们做专题讲座。整节课都是站着讲,不怎么看大屏幕上的PPT。显然,这些内容娴熟于心。而且,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喜欢站在正前方,时而用手势强调,时而停下来与我们互动,时而走到听课者的中间。同时,他还兼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承担县域各种培训项目。特别谈到了他们培训师机制建立和探索。
通过第一天的讲座,我很快就发现,湖南省的教育人士善于研究国家层面出台的教育政策,比如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法规、实施意见等,他们不断系统地学习,还能够紧扣要点,对其中倡导的提法和规划路线,自发地结合实际大胆尝试,走在探索的前沿。关于培训师的本土化打造,他们就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用丰富的经验。此外,该省的培训师整体水平高,且管理严格,有严格的考核细则和强大的支持机制。望城区教师培训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培训单位只需要用心策划项目,做好培训课程和资源开发,顺应教育发展形势,为教师们提供更精细、更科学的项目。
长沙教育学院还专门借助网络平台,购买了管理系统。现场学习的时候,有个别县的参训领导询问具体价格。听说要花费20多万元,周围发出一片啧啧的叹息声。该系统功能丰富,包括学员报道及日常打卡考勤,还涵盖了学员作业提交、批阅功能,有学员与教师互动、交流功能。还有自学、选学功能。甚至结束培训之后,还对参训者进行跟踪回访,对其返岗后研修进行指导。借助了强大的互联网,实现培训智能化、数字化、远程化管理。目前,湖南省的培训项目成规模化和批量化,已经缔造出响亮的品牌,而且还开发出一系列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在师生心理健康、班主任管理、新入职教师等,都做得很好。而且,不断深耕市县,发挥其示范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且还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在外面享有美誉,连广东省都邀请他们量身定做项目,直接付费,实行菜单化和自选化。
其实,我很少听到培训师队伍的组建问题。2019年国培项目启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到本地相关小学开展调研活动,就具体实施情况开展了走访和座谈。那次设计的项目就是要组建本土化教师培训团队,由于教师数量匮乏,我只是遴选了少量优秀的种子教师。这批种子教师就是要承担县域教师培训工作,挖掘自身潜能,从借助外力的“输血”到凭借自身“造血”转变。可是,当时的我眼界不开阔,缺乏一定的胆识和魄力,而且政策掌握也不够全面。总之,思想认识不到位,步子还是迈得不够大,较为谨慎和保守。这是战略规划的失误。就整体来说,我们这边的教师培训工作,一些高规格的教师,培训团队多属于临时抽调和组建,在组织模式、资源开发、支持机制、课程建设、绩效考评、项目执行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与湖南省教师培训体系化、规范化有着较大的差距。停留在小作坊时代,属于小打小闹状况。而湖南省已经是纯粹的工业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