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工作小记(1)
(2023-05-03 21:47:22)
标签:
工作记录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四月,与我而言,是一个丰收且沉淀的月份。我收获了领导的谆谆告诫,聆听到金玉良言,找到了下一步发展方向。换新赛道耕耘,和过去果断地告别。同时,繁忙之中,也完成了安平老弟布置的古诗词诵读和鉴赏书稿任务。
4月1日--4月2日,承担省级教师培训项目。完成了130人教师培训项目。市级领导在结班仪式上做了一番讲话,令人鼓舞的同时,也给后续县域教研教改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尤其是关于项目内涵解读,让我知道“城乡教师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缘起、模式、定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城乡共同体”有五个“共”。即:目标共定,理念共享,问题共研,好课共磨,效果公评。而本年度项目主题确立为“深研新课标,赋能新课堂”。本市教研以“学研在汉中 教研在行动”为统揽。先后开发出“三个一”教研活动、“天汉好课堂”“新课标下送教”等系列活动。看得出掌舵者用心至深和谋划之远。具有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和躬耕教科研事业的深度。
4月6日,初中和高中两校组织开展“构建县域学科一体化、共商学科思政新途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我受邀参与活动。并在点评环节做了总结和归纳。学段衔接是为了沟通理解、合作交流,协作支持,资源共享;在新途径探索上,在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情境化思路,素养化探索,活动化设计,多元化本土资源开发。两位授课教师都以情境贯穿教学始终,比如音频资源巧妙介入,渲染情感的同时,将大量史料渗透进去,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关注。比较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并且能以挑战性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其中一位教师将本县乡土资源放入开头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授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接受情况,延长了好几分钟。
我特意强调:课堂教学要如郑板桥的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纵观整个研讨活动,教研主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但在有效性方面,两校的观课教师都有所保留。一方面是研讨成分的不浓,问题把握还存在空泛化。另外一方面是发言较为谨慎,客套话说得多,在主题深度探索、方法归纳等方面,还没有深入思考。
4月21日,市教研室到县高中送教。特别执教了联考薄弱学科,带来4名优秀教师,就专题复习开展示范课教学。他们多年执教高三,具有丰富的备考经验。我陪同市级教研员,听了生物、数学2门学科。
尽管学科知识较为陌生,但对整个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梳理、考点技巧把握、学科思想渗透等却看得还是比较透彻。名师们教给恰当的方法,从考试命题的关键概念进行读取,精准地转化为学科语言,再进行规范化地解答。生物老师大情境设计,并且提炼出经典的解题思路,让人颇为赞叹。尤其是其中一位数学教师,循循善诱,不断地鼓励学生。她的话语幽默且有感染力。“答错了不要紧,这才能显示出老师的价值”。话语落地,学生们显然没有起初那么拘谨和羞涩。
另外一位生物教师,课堂教学更是驾轻就熟。“找准起点和重点,构建知识链——逻辑链——表达链”。遵循学生知识起点,按照思维进阶进行训练,转化为合理的表达方式,依据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尤其是课堂小结提炼精辟。“胆大心细要勇猛……找准关键明指向,图表信息要靠上,熟读图表找依据,寻求关联厘逻辑。判断推理和延伸,一来二去就明了。”看得出,他们在教学方面钻研和思考至深,不断全面研读教材和新课标,而且还能精准地把握命题方向,预测出考试的趋势。故而抢占先机,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不愧为本市高中龙头学校佼佼者。
3位学科教研员与相关教师深入进行交流座谈,就备考中存在的困惑详细探究。会议室里,一群人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深度地探索和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