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造“硬核”培训品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2023-04-09 20:29:56)
标签:

工作

记录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省级项目思考

 

作为省级培训项目,“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实施以来,由于主题设计的精准性、引领性、实用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过提交反馈表、学员表现、县区评价等方式,在实施中改进,在改进中优化,逐步成为教师培训项目的“新宠”,既能接地气,注重方法传授,让一线教师学以致用;又能做引领,注重理念引导,采取“经验分享+实践研磨+理论传播+诊断治疗”多维组合模式,促广大学员们深入反思。该项目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充分认可。

2022年度汉中市“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由汉中市教研室承办,该年度以“研修践行新课标·发展素养提质量” 为培训主题,体现了面对“双减”新政策、课程新标准、教学新评价等变革,汉中科研部门本土化的积极尝试与深耕教育的主动作为,以此落实基础教育改革新要求。聚焦素养型课堂建设,探索减量增效、提质扩优的有效路径。

224—35日,我在湖南长沙市参加由陕西省教育厅、中国研修网组织的“国培计划陕西省教师发展机构培训者培训项目”活动,湖南醴涪陵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匡佑生老师在讲座提到“以科研的视角规划培训,以科研的方法优化培训,以科研的标准管理培训”。对于此观点,我较为认可。“科研的视角”是以研磨、研究、分析、科学的眼光提炼出培训主题,促使其具备基本的共性特征,归纳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的整体思路。“科研的方法”是以观察、分析、实验、展示、分享、归纳、提炼等促进理论、实践、政策逐步转化。即:将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进行现场示范,将先进教学的理念进行有机渗透,将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进行正确解读,实现三个层面推介和转化。做好实践向理论转化,理论向实践转化,政策向执行转化。“科研的标准”是指要以实证方式检验培训效果,以产品质量评价培训活动的含金量。通过真实性的校本孵化和实践运用,促进教师思想、行为、理念、经验有本质性的变革和颠覆的突破。

培训的本质其实是学习。而“名师引领行动”项目是作为成年人——教师专业群体的在职学习。这种学习带有外化的强制性和内部的驱动性,包括自发的反思性,以及主体的认同性,同时还兼顾到实用性和差异性。培训内涵: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态度的转变,最终是行为的改变。“教师培训根本价值应该体现在教师能否将培训所得转化到实际教学中,解决岗位工作的问题,并最终带来学生和学校的变化。”

该项目多次走进佛坪,为山区县教师专业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每次,我都与同事们亲自参与整个活动,担任班主任,做好活动协调、统筹、配合等。还作为学员之一,全程参与整个培训活动。20214月,单位获得过承办项目先进单位,另外2所学校获得了先进学校,均受到市教育局表彰。故而,我对于该项目的思考也在不断升华。

培训主题要体现针对性---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注。培训要突破成年人的经验藩篱和固化思维,如何让教师认可这种行为、包括所提的教学理念,必须找到恰当的突破口,实现静脉注射的“滴注”方式。本次选取的专题讲座从学前到小学,分别涉及到家园有效合作、课程资源开发、学科核心素养、实践性作业设计、情境创设策略、思维品质培养、跨学科学习探索等。

培训讲座选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如基于“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比如新课标背景下的实践性作业探索,增加作业设计趣味性和体验性,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参与度。关于家园合作沟通与合作,正是打造良好教育生态关键抓手。用何种方式沟通,既要从理论层面引起幼儿教师重视,也得授之以渔,给予真实案例予以方法引导。这些内容都是教师们是迫切需要的“下饭菜”,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困境。

培训方式要注重丰富性---从课例示范到诊断治疗。培训方式要关注到接受者的基础。在课例展示方面,主办方倡导同课异构方式,面对相同学生、相同内容,基于经验差异和风格区别,名师课例与本土教师课例呈现出不同的取向。便于参训教师们从中汲取养分,直接获得方法启迪。同样,本土授课教师将自己课例与名师课例进行对比、分析,寻求差异,以其获得有效方法和实施路径,为教学方式优化找到新的思考点。

采取直面差异、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在问诊把脉、切磋交流、反思探究、对话商议、现场答疑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的真实“复盘”和冷静审视。我们县授课教师清醒地意识到在活动设计方面存在缺憾,资源开发匮乏,学生主体性凸显欠佳,学科难点探索不足等。

培训内容要凸显丰富性---从线性模式到多元发展。学科培训内容设计和确立上,要有助于教师做出准确的选择。给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教师找到改进教学“触点”,促使参训教师的思想和情感有变化和震撼。我翻阅了不同教师的课程反馈表,课例多角度呈现,激发了老师们教学热情,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数学课历史文化渗透,如《成语中的度量衡》,属于跨学科积极探索,从语文课程角度挖掘数学原色,借助“成语”实现多学科资源重组。小学语文整本书预测阅读《索菲亚音乐牛》,以阅读策略预测训练为抓手,引发学生阅读期待,在悬疑设计、图片呈现、问题探索、合作分享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沉浸在精彩故事情节之中,通过标题预测、情节预测等,多路径掌握了预测手法。预测是逻辑思维培养方式,是分析、推理综合体。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按照逻辑顺序,结合相关的依据,做出正确判断。学前教育培训班示范课《有用的条形码》《羌绣图案》,其素材均来自真实的生活情境,且善于巧妙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观察、思考、对话、体验、探究活动中,得出结论。并且将所学技能进行现场验证。

培训效果要凸显实效性---从基于经验到基于实证。举办方每次都会给教师发放授课反馈表,通过这种形式,调研培训效果,促进培训方对培训活动进行反思和整体评估。我们则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填写,以真实的感受、客观的判断,提供自己观课、参与研讨、聆听讲座的思考。

同时,还让班主任私底下进行调研、询问、访谈,力争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避免:现场听得很激动,回到学校却不想动,到了后来根本就不动。以实证方式取证,能破解主观经验遮蔽和片面化判断,有利于培训主体在下一次项目实施时做出更科学的设计,大面积地提升培训效益。

培训周期要强化长效性---从单点辐射到立体推进。集中培训时间是2天,可以说是直接性的碰撞,培训安排紧凑,内容密集,强度大,许多的内容还需要教师后期用较长时间逐步消化,包括反复研读,需要多个角度强化巩固。即便是教师现学现用,照搬过去,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度加工和改造,整合与调整,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进行检验,并在检验之中不断完善,直到符合真实学情和校情,转化为内在的、适宜的、贴切的资源和模式。

包括我自己也在认真地回味某些环节背后的设计意图,以深刻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内涵。如大班健康领域《动一动》、大班社会领域《规则》,如何将价值教育与知识启蒙有机融合,以寓教于乐、符合儿童方式进行呈现,便于幼儿学得愉快且轻松,宁强第二幼儿园陈晓丽老师、汉中市幼儿园吴婷老师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培训活动现场是一个短期的刺激,更应该借助学校的制度化管控,让其效应可以持续发酵、酝酿、延伸。让根深蒂固的僵化思想有所松动,让不符合课改方向的错误方式得到及时纠正,让错误的经验做法得到逐步调整,这些都需要一个长久的跟进工程。该工程实施是立体且全程的,比如评价、管理、科研、督导等力量协同发力,才能让教师从反应层走向学习层,再走向行为层,最终在成果层有实质性的突破----构建素养型的课程,真正地顺应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关键任务,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培训产出要关注多样性---从现场表现到后期运用。一场有价值的教师培训,需要通过后期的产品进行推介。要求各校应以教研组为单位,让相关的参训教师返校后做一次现场汇报,分享各自的研修体会,在反刍和回顾之中,对优质的课例进行再品味,总结归纳其特点、亮点、可以迁移并运用的相关元素。如课程资源整合及开发,学习情境创设,学科建设难点突破等。

同时,我们要求各位学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一份研修作业,对浅显的、零散的、感性的认知逐步深刻化、系统化、理性化,形成原创性的成果作品,上升到学理的层面,留下真实的研修“印迹”和独立的“思考产物”。尤其是应结合新课标精神,结合课例做出全面的比较和深入借鉴。用内化的消磨、咀嚼过程,学以致用,外化于行,从培训中所获得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和学校产生相应的影响。

周五下午,我抽调了部分学员提交的研修作业,深刻地感受到老师所受到的精神洗礼和情感升华。欣喜同时,略有缺憾。因为我的研修成果还处于雏形之中……因为我分身无术,不能去观摩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程培训,错失了取经学习的好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