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东辰学校(2)
(2023-02-12 23:38:46)
标签:
工作记录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东辰外国语学校部室建设及运行参观结束之后。我们随校长到了一个会议室。主要介绍了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尤其是在办学体系方面,他的思考较为长远。
这位校长从事的学科是英语。他的从教经历相当丰富。先后到北大附属中学、人大附属中学任教。也相继到十几个国家交流。从独自应聘这个件事情看,魄力和胆识是关键。一般县域教师,很少有那种挑战的意识。满足于现状是一个方面,另外是缺乏自信。
谈话过程,我们同行的七个人变成了虔诚的听众。遇到关键的、重要的话语,会及时记录下来。比如,他对研读课标的认识颇为独到。关注新旧课标的细节变化。比如某个地方知识点表述,旧课标的表述是 “理解”,而新课标的表述却是“了解”。一个字的变化,体现出知识点考查方式转移。“理解”是必考。“了解”属于“不考”。学科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评价的依据。
单从这点来说,该校管理层的专业性由此可见。校长首先是一名懂教学的专家。知道从何处入手去提升质量,抓住关键要素去推进。其次,校长是懂管理的行政者。知道如何更好地提升团队的运行效率。比如要尽可能地减少开会的次数。能发微信解决的事情,绝不开会;能打电话解决的事情,就直接打电话;能是某个领导解决的事情,就绝不找更多的人。特别强调了:学校一月只开一次会。而我们的日常管理显然是低效的。芝麻大的事情,都要开会商讨。看起来很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其实,将许多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效的形式主义之上。说了大量正确的废话。开会议题、举措都是在无休止折磨教师。
我们教学基本是靠教材和教辅及教学参考书籍。对于新课标研读和解读,多数教师并不下功夫。听听讲座,翻阅几页书,最多是将一些新概念和新名词罗列出来。至于如何在课堂层面进行转化和实施,我想他们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介绍中提到了“贯培”思想。解释之后,原来是学段间“一以贯之、有效衔接”的意思。初中学生到高一就读两个月之后,学习吃力,而且放弃了努力。这种现象似乎在本县比较普遍。我理解为是学段衔接不通畅导致的学习大滑坡。或者是初中虚假学习、浅表学习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难度增多,引发学生学习力突然坍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也明显强调了“学段衔接”“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但长期以来,各自为阵的情况较为明显。学段间交流、座谈、对接、研讨几乎无,学段壁垒坚固,且知识分子自命清高现象突出。反思意识、研修能力不断下滑,尤其拒绝新事物的学习和吸收。
关于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问题。校长提到了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率、学习习惯等方面去思考教学设计和实施。长期以来,研究教材多,研究学生少,这是我们的短板。但凡教育质量出现了问题,总是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卸给学生,动辄就指责学生的基础是如何差,很少反思教学方式是否不科学、教学评价是否单一、学科知识呈现是否守旧。高中怪送来的初中生质量差,初中怪小学生质量差,一级怪一级。小学的教学质量差,该去责怪谁呢?这让我产生了严重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