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语文思维品质课题思考

(2023-01-15 22:40:30)
标签:

研修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参加了一个老师省级规划课题。是关于思维品质方面的实践研究。为了确保发言有针对性,确实像个指导专家的样子,而不是摆谱露个脸。为此,我特意地浏览了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思维品质在该课标里有明确的界定。从分类角度看,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关于思维品质问题,做了如下描述: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评性、独创性。就我的理解看,深刻性指的是看待问题考虑较为透彻,能直击本质,绕过外围的各种迷雾。敏捷性指的是脑袋转速快,针对突发事件快速做出判断或者制订出有效举措。灵活性,用俗语来说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善于变通,不会是一根筋,认准死理。批判性,指的是多面性,看问题较为客观、立体,既能看到光亮一面,也能看到另外一个侧面。至于独创性,就是尽力打破传统模式,突破现有状态,找到新的空白区。完成了上述学习之后,我对课题论证活页再细读了一遍。

开题会在晚上七点半左右举行。采取的是腾讯会议线上模式。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成员来回走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旅途劳顿。开题会议的议程是比较简单的,主持人介绍了课题申报情况,这个课题申请了两次。立项成功是个好事情。可见,过程还是比较曲折的。课题最重要的环节是课题构思情况。之后,做了大致分工,比如安排问卷调研,以及实践活动。然后,就是安排每位成员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或许是每位成员对课题申报情况掌握不够全面,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奇葩,并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重心。处于礼貌期间,我依然是耐心地倾听,发现大家在课题研究方面还存在着认识误区,总觉得这个事情似乎没有任何难度。

自己的点评和发言话语不多,但十分诚恳。课题研究,我算不上专家,但至少经验较为丰富。毕竟,亲自做过省级规划课题,参与过,还主持过2个。怎么不清楚这其中的疑难和压力呢?但是三个主件,就够我受的了。项目式学习课题实施以来,光是购买书籍,至少就有六七本。研究了一年多,我依然觉得头脑不够清晰。还在不断地调整着方向,也督促成员们开展各种研修。

将论证和指导意见做了整理,大致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建议每位成员认真研读一下申报书、论证书。对课题有全面掌握。课题研究不单是主持人的事情,而是在主持人引领下,团队集体研修、深度探究、集思广益等。

2.共同商议,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二次修订。要结合课题组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成员构成条件和学校现状,确立好研究重点。

3.对课题的重要概念一定要弄清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是背景界定。思维品质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指的到底是什么?目前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上,哪一方面的思维是薄弱的?摸清楚底子,才能找到突破点和切入口。

4.分工不够具体。只有零碎的切分,而无整体性的架构和拆分。会导致课题后期推进存在着许多的困难。

5.成果呈现与汇总。要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提炼与总结。对成果数量、质量、研修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得有量化考评指标。

6.落实培训活动和时间安排表。这个适用于每个立项的课题。算是共性要求。

发言结束之后,我发现说得过于严厉。看到每位成员表情变得严肃。主持人也做了强调。希望每位立项的课题,都能聚焦研究重点,按照猜想和预设,在实践中深入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探索,并且能如期结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