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挑战极限

(2022-12-20 23:27:06)
标签:

研修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12月,我完成了2件不可能的任务。就像是电影《碟中谍》系列。在看似困境之地,主人公绝处逢生。在研究、思考的过程中,让自身的潜能、积淀得到最大的程度爆发。

第一篇论文是《融合视域下跨学科学习价值意义及实施路径》定稿篇幅达到了10006字,当时以为该篇是年度最大的挑战。结果,到了今天晚上,我的第二篇论文《用项目式学习落实“活动·探究”单元“三性”要求》篇幅达到了10036字。还有补充和完善的部分。

其实,这种极限般的专业写作磨炼,就在于是抱着如何的态度。是纯粹的应付态度,还是当作真正的研究活动。我查看了论文的框架。萌发跨学科学习的念头就是一瞬间,将已有经验和读书思考紧密结合,加上参加各种高端研修活动所学,与多年听课记录再联系起来,力争写深刻一点,写透彻一点,写得朴素质朴一点。刊发在县级刊物上面的,只是8000多字。我自己还是不满意,总觉得没有写完。最后琢磨了几天,发现是没有把stem课程写进去。在2017年前,我对这个混搭的课程就有了好奇之心,还写了一篇博文。算是比较有学科建设敏锐性。从思想意识角度,我确实算得上与时俱进。

有了第一篇的激励,第二篇论文的构思与完成,只是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再创造。手边放着四本教材,琢磨着四个单元的“活动.探究”单元如何实施。这估计是难点。我也听一线教师谈论过类似的问题。既然是硬骨头,更应该下身法好好咀嚼。说不定就能探索出一条路子来。

两周多的时间,有空就反复琢磨着,研究教材,翻来翻去。研读与此有关的论文,画出关键的重点。花钱从中国知网下载了不少论文。有好几篇确实让人佩服,研究点细致。其中一位,对2001版、2011版、2016版三个版本教材反复比对,结论真实,分析到位。有时候,研究就需要这种真功夫。我的问题出在追求数量的多,忽略了对质的精细化关注。

两篇论文完成,尽管一篇已经邮寄出去了,希望能够有编辑赏识,能有个好的去处。这一篇还处在继续完善和修订补充之中。无疑,都增加了我对学科研究信心。沉默的时候,既是在储备力量和资源,更是一种无声的沉淀。力争让它们都够自成为体系,前后逻辑严密,提炼总结出的观点有一点点才创意。尽量把模糊的问题研究得清晰,拨开云雾;把空泛的话题挖掘到底,让人恍然大悟;在没有办法的地方,找出一点办法;有些棘手的环节能够稍作调整,给出可操作的良策。我想:研究的真谛莫过于此。给别人提供方法和经验,开山辟路,遇水架桥。

逼自己艰难地成长,逼自己蛰伏下来沉淀,逼自己认清惨淡的现状。这个省级规划课题高难度、高水平,也驱动我寻求新的突破。提前一个月,提交了中期报告。提前半年,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触摸冬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