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2022-12-17 11:58:31)
标签:
习作点评 |
分类: 感动生命—仔仔成长 |
我喜欢骄阳似火的夏天、果实累累的秋天、冰天雪地的冬天,但我更喜欢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
春天来了,山绿了起来。树木抽出了新的嫩叶;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钻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多彩的世界;兰花长出了细长的叶子,开出了美丽的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松鼠睡醒了,呼朋引伴地在树林里玩耍。到了夜里,青蛙叫了起来,演奏着春天的小夜曲。这歌声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忽轻柔,忽沉重,忽远,忽近。
春天来了,水涨起来了。小鱼从石头缝隙里钻出来,与同伴在水中欢快的嬉闹。水哗啦啦地流淌,仿佛唱着春之歌。河边的柳条吹在水面之上,柳絮在空中飞舞,桃花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这就是一张五颜六色的水彩画。
春天来了,人们从房屋里走出来了,他们脱下了臃肿的棉衣,换上了轻薄的春服。大人们悠闲的在椒溪河大桥上、彩虹桥上、秦泉西路散步。农民伯伯拿着锄头去田里翻土、除草、种庄稼;小孩在体育场踢足球、放风筝;青年在篮球场打篮球......在郊外,时不时就能看见在春游、野炊的人们。大人们准备着食物,有烧烤,有糕点,有自热米饭,有自热火锅......小孩们在树林里捉迷藏,在河滩上玩着泥沙。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真是一个好季节。它孕育着希望,孕育着美好。
【妈妈的点评】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让我有些纳闷。孩子们为何对写景类作文有些茫然感呢?尤其是原文里面竟然弄些啼笑皆非的描写。把夏天的蝉写进了春天,造成了事物逻辑的混乱,与真实生活截然不符。连语文老师都忍不住要调侃一番。我看到那些句子,也咧着嘴巴笑了起来。看来,生活经验要转化为语文经验,还需要一个内化和渐进的过程。看了,不等于知道;知道了,不等于能体会;体会到了,不等于成为素养。
写春天的作文,从小到大,估计老师都安排过。可是,为何关于此类的文章,越写越差呢?或许是任务性的指令,已让孩子已经变麻木了。明明带他去体验过,走进了大自然,观赏花草树木。况且我们这里是山城,对着窗户,就能看见连绵起伏的群山。临街而建的房屋,街道外侧是河堤,河堤里流淌的是椒溪河,河水一年四季清澈。穿过一座钢板桥,越过新建的108过道,就能爬山了。
我们就住在群山包裹之中。可是,眼中的生活转化为语言组成的文章,却失去了本真,这是有趣的事情。看来,后面要让孩子深入地思考。那天,这篇文章写得时候,相当急促,估计是拼凑起来的。我在孩子习作方面指导,需要强化,多与他沟通交流。从薄弱之处进行点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