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新课标培训会议
(2022-12-02 23:00:29)
标签:
活动研修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今天,我起床较早,快速洗漱之后,迎着寒风,急匆匆地赶到单位。走进去,发现整栋大楼还是较为冷清。于是,去接了热水。八点,走进四楼会议室。设备已经调试好了。与同事们参加了省厅举办新课程设置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安排部署会。聆听了一位教授做的讲座。省厅还公布了第二届作业案例及管理优秀作品。
这个会议发生了好几次的调整,一波三折。文件上通知的是周三开,结果推迟到周五。本来使用的方式是远程会议,受其他原因所致,又更换为腾讯视频会议。害得同事通知了几次。昨天晚上七点多,主办方最终才确定。熟料会议时间又发生了细微的调整,由9:00提前到8:20分。好几位校长因为人数已满的缘故,竟然无法加入会议。我们都在局里的四楼会议室坐着。
会议的第一个议程是对课程设置方案和学科课标做解读。从宏观的层面分析了课程设置方案内在逻辑。站位高,把握宏观方向,分析条理性清晰,旁征博引,让人视角瞬间开阔。从三个层面做了宣讲。之后,还公布了陕西省第二届义务教育学校作业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结果。并就下一步目标做了安排。要求从作业内容、形式、理念、培训、研究等方面继续推进。比如大单元作业要突破传统自然单元。综合性作业要突出融合效应。跨学科作业不能是简单叠加和重组,而应该是内部知识高度联结。非统测学科作业方面开发,如体育课程作业占比就较少。发挥作业检视功能,不断在作业深度和效度方面探索。
听了这个介绍情况后,我也在思考。我们作业研发能力相对还是比较弱,理念相当滞后。在跨学科融合作业方面,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探索。基本还是课时作业为主。在创新性方面涉猎较少。没有系统的作业管理机制。作业研发的力度比较欠缺。日常作业布置,还是依赖购买的各种辅导资料。分层作业、探究作业、实践作业比例整体低。今后,要在这些开放型、体验型作业方面多一些研究和学习,能给老师们送去好的案例,便于他们具体实操,从中借鉴。
在新课标研读和实施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的理念转变还是较为缓慢。其实,就我自己而言,在某些方面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解。如何付诸行动,需要思考许久。对于广大老师们来说,新课标落地生根可谓是关山万重。基本研修了好几次,无论是学科基地组织的网络研修,还是领军团队成员做的分享汇报,包括市级专家们做的主题报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真正的课例呈现较少。包括还摘抄了笔记,但长久的经验变成了顽固的堡垒。即便认识到短板和缺憾,但真正要想推进,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如何体现学习情境化、实践化、综合化,还需要漫长道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