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县城教师的两难境地

(2022-09-08 22:43:35)
标签:

工作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10年前,乡村教师的向往是调入城镇学校从教。乡村落后,即便拿着钱,连基本的日用品都难以买到。有的地方,用水困难,农村地区没有自来水;用电困难,电压不稳定,经常处于跳闸的状态;住房困难,宿舍、办公室、厨房为一体;没有文体生活,连晚上散步都是奢侈品;外出更加的困难,道路泥泞不堪,下雨天是水坑遍布,行走吃力,两脚都是泥;晴天,则是尘土飞扬,走一趟路,裤脚全部都是灰。乡镇学校就是吃苦受累的地方。毕竟,我也曾经在基层学校执教过5年多的时间,对那段从教经历记忆深刻。

那个时候,城镇学校所在的区域,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生活条件好,可以自由购物,商铺多,物品丰富,有选择的余地。有少许娱乐的地方,比如图书馆。也有改善生活的各种餐饮店,完全能够满足日常饮食调节。但随着乡村振兴政策全面实施,乡镇各项条件大幅度提升,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推进。乡村学校设备趋于现代化。可是,新的危机却产生了。

各项激励政策向乡村学校倾斜,乡镇津贴、乡村教师津贴、职称晋升、高级别荣誉等,导致现在的乡村教师成为教师群体中抢手的香饽饽。这对促进乡村振兴固然是极大优势,但也导致新的问题产生,比如县城学校教师盼望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职称方面可以享受降低评审标准的绿色通道,在个人荣誉方面有专门的名额分配,在津贴补助方面有各种政策扶持。而随着城镇化发展程度加快,乡村学校学生朝城镇学校集中,乡村学校的学生少,教师工作压力轻、个人福利待遇高,而县城教师工作压力大、个人福利待遇低,这种政策导向造成了管理方面困境。自上而下的流通渠道无法建立,自下而上的流动渠道困难重重。基层教师不愿意到县城学校从教,县城学校教师更愿意主动去基层。

新的形势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县城教师由于从业压力原因,以及群众对教育认可度提升等问题,他们的焦虑感逐日剧增。而乡村教师的优越感不断加大。二者工资、待遇、福利等差距造成了县城教师职业获得感、职业幸福感与其工作完成情况不匹配,职业倦怠情绪形成了县城老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被动状态。而乡村教师却以高收入为因,拒绝向县城学校流动,形成固定思维,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应该享受这种各种政策优惠,保障自身的既得利益。县城教师与乡村教师产生新的矛盾和隔阂。

要解决这种新的问题,保障机制、考评手段、教师管理等方面必须做出必要的探索和改革。比如,给县城教师在职称设岗比例方面适当提升,或者增加类似课时津贴的补助。城镇学校、乡村学校在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建立动态化、强制性的轮岗交流制度。规定期限内,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岗位调整。同时,还要实行严格的绩效考评,杜绝乡村教师将“乡村待遇”视为理所当然的福利,享受待遇,但不能尽全力发光发热,采取岗位练兵、跟岗研修、交流学习等方式,促使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也有长足的提升,对乡村教育既有归属感,同时也有使命感。服务组织调配的同时,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情不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