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向---聆听讲座随感
(2022-07-30 14:13:37)
标签:
写实记载 |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
昨天下午, 在初级中学聆听了陕西省理工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黄存良教授所做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从两点半到五点半,三个小时,黄教授站在台上,没有休息片刻,连一口水都没有喝。这种敬业状态令我们敬佩。
讲座内容从政策体系性、保障性做了全面阐述,重点呈现了一些重要讲话,还搜集整理了大量政策文件,针对心理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方法,具有实操性和引领性。从思想层面、认知层面、实践层面都有不错的启迪价值。尽管天气炎热,但我的研修笔记完成还是不错,一共做了11页笔记(A4纸)。
聆听讲座的老师数量比预期要多。整个大厅全部坐满了。天气酷热,摆放的凳子没有靠背,坐在那里,确实有点难受。可是,学习热情战胜了这些不利因素。反正,我的背是挺得直直的。将笔记本摆放在膝盖上,边听边看大屏幕。起初的政策介绍略微有些乏味,好在条理性强,也有效地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盲区。
作为现代公民,身体健康是一方面,心理健康也不可获取。从最近几年教育发展形势看,心理健康教育地位不断得到提高,我们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和帮助,小问题就会衍生大问题,将问题杜绝在萌芽阶段,早发现、早指导,或许就能让个别孩子发展得更加恶劣。各校的心理咨询室建设正在起步中,购买了相关设备,也有了情绪缓解、心理疏导等方面一些简单设备。万事开头难,只要加大培训力度,再引进外面优质资源,借助专家工作站,就能慢慢地有所弥补。
讲座思路开阔,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心理疾病。尤其在如何几种关系方面,切口巧妙,还结合经验,给我们具体的开解,令人较为信服。同时,针对家庭、职场、子女教育等敏感问题,给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如何与同事正确相处,如何与上级相处,对我们每位职场人来说,这场讲座具备现实意义和未来指引两重价值。教育系统都是知识分子,至少是专业学历,接受过多年的教育,知识储备、专业技能、个人修养等方面均比其他职业群体略微要高些。如何在人际关系方面,保持相互尊重尤为必要。而且要克服经验制约,主动与各行业人士做好对接交流也很关键。对内尊重,能够观照自我,内化修炼,不断提升,克服孤芳欣赏。对外交流,既能拓宽视野,还能增加经验,并且获取方法和技巧,扩大人脉资源,便于较好融入社会。
这场讲座在三个方面给我的启发较大:
1.区分角色定位。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作为母亲,就应该为孩子成长提供宽松、民主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增加亲子关系。让孩子产生信任感。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最佳的陪伴。作为妻子,要提炼配偶的艰辛,主动担当,学会理解。凡是力所能及的家务,应该要挑起来。作为女儿,就要孝敬父母亲,主动去问候和关心他们的身体和起居。尽量多给父母诉说开心的事情,减少诉苦和伸手拿要,降低他们担忧之感。
2.建立恰当目标。我特别赞同黄教授的观点,身而为人,要有合理、正确的目标。过高的话,容易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过低的话,将失去奋斗的价值。对于我而言,坚持将专业素能提升作为第一修炼,尽最大努力克服地域环境、工作条件、岗位特点、个人身份等诸多因素限制。无论身处何位置,都要牢记身份,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时刻保持学习意识为发展之本的要诀。不能吃老本,凭借经验判断。
3.学会宽容反省。尽管同事们觉得我脾气已经变好了不少,能够宽容他人的缺点。可是,在处理事务方面,情绪化、急躁化还是存在。理想情结严重,对现实改进缺少耐心和有效策略,在机制保障、资源盘活方面思路缺失。尤其是半年来,受单位改革影响,总无法静心研读,在抓大落小方面,需要调整方向。
4.拓宽提升渠道。打破目前的封闭系统,主动与省级顶尖专家教授学者和行业领域卓越者保持关系,向他们主动请教,力争可以获得多方面资源。毕竟,他们比我站得高、看得远、走得稳,且思维敏锐、学识高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