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造有趣、有料、有韵“好味道”——思政课程

(2022-06-01 22:40:58)
标签:

活动

反思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好的思政课应该有什么模样?呈现哪些共享特质呢?这是我在观摩县级思政大练兵教学展示活动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听完之后,我的认识逐步建立。那就起是有趣、有料、有韵,这就是有时代气息、味道浓郁的一体化思政课程(包括思政课程、学科德育)。

一、思政课该有的形态

首先,得从课程建设角度,将抽象道理、价值认同要以贴切方式呈现出来。郭华教授说过一句话,对我印象尤为深刻。教师不能当知识的搬运工。把教材知识搬进课堂,再原封不动地搬运给学生。教师,应该对授课内容进行加工和改造,融合新鲜元素,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真切,从而产生强烈认同感。

启智润心,感同身受——凸显体验性。在思政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设计适宜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比如对劳动者尊重,如果只是空洞的说教,一味地强调劳动者是如何辛苦,缺乏有效活动促使学生“换位思考”或身临其境

联系实际,教化育人——凸显真实性。如果价值认同、重要观点、情感态度载体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这些道理就会被无形架空,变成海市蜃楼,在情感内化方面,与学生较为疏远;在场景选取方面,与学生形成隔膜;在对话交流方面,与学生存在堵点;在引导深入方面,与学生认知存在“断裂”。

有趣有料,乐闻喜见——凸显丰富性。以开放的资源,打破以教材为圭臬的现状,用孩子们的视角去选取各种资源,促使思政课内容具有新鲜度,才能让思政课入脑入心。比如小学阶段针对有些思辨性问题,可采取火眼金睛小法官方式去判断,激励学生在更高认知层面获得长足发展。

二、思政课需要努力方向

从课堂定位角度。要把握课程价值的走向趋势。从知识为本,双基为本,到素养为本。(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知识本位课堂,关注知识接受,忽略学生思维深层培养,忽略创新性、批判性。以把所有答案记住为目标,以解决所有问题为终点。双基本位的课堂,关注知识和能力双线推进,知识系统性,能力综合性,但却忽略了知识与能力多角度迁移、转化。素养本位的课堂,以应对综合、复杂、真实情境为主,关注多种能力、多种知识交融互通。

从学习方式角度。新一轮学科课程标准在20224月正式印发,标志着学习方式顶层设计已经全面铺开。接受学习理解学习---情境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转型,是三个教育理论推进和迭代。接受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传输,将他者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以复制、记忆为主要方式,关注标准型。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效的理解。情境学习注重知识在复杂情境中运用、迁移。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知识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产生的,协同”“对话”“情境”“意义建构四个元素构成了情境主义学习主要特点。

从教学评价角度。评价是导航、激励,是学习兴趣的维持和调动,是学习动机的调动和强化。评价应该贯彻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成为一个看不见的手,驱动孩子们思维提升、情绪增长、知识累积,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确保目标确立、活动实施、目标达成形成合力,促使每节课落实“堂堂清”,从而实现“天天清”、“周周清”。

从学习资源角度。要优化和简化。优化是各种资源、素材结合应该是最佳的,能恰当地化解难点,打通知识、观点与学生思维堵点,确保二者之间融通。简化各种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主线就像一棵大树,要主干粗壮,四周枝条错落有致,而不是旁逸斜出,到处都是冗杂末枝,影响着外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繁忙五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