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课第147:如何搭建学习支架

(2022-03-20 23:30:27)
标签:

课例

分析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观摩《海上日出》随笔

2022310日,在基层一所学校。聆听了青年教师执教的,海上日出》第二课时。作为从教不过四年的新人,我惊喜地看到了她的蜕变。对文本解读能力和驾驭课堂水平有明显提升。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强。在开课前,播放了海上日出的精彩视频。对于山区孩子来说,很少有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当日出从还海平面渐渐地浮出来时,孩子们的眼睛闪亮起来。创设手段,让文本内容走进学生视野,缩短二者距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补充必要的资源。同时,教师及时提问:“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们回答:“温暖,温馨。治愈。”从现场反馈看,这个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循序渐进深入解读。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时,出示了学习目标。学习策略采取的是自由朗读,学学习方式是独立自学。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从两个角度掌握课文内容,这是围绕“写了什么”而组织活动。之后,学习策略采取的是轻声朗读,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分发了任务卡,促进学生互助帮扶。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抓住了哪几个方面变化描写海上日出?这是围绕“怎么写得”而组织活动。汇报环节,用固定句式陈述。归纳出:颜色变化、位置变化、亮光变化、形状变化等角度。为了强化位置变化,感受海上日出的特点,通过图片演示了动态的跳跃过程,与相关语句对应。还让学生扮演太阳,在体验过程中,想象画面。

语句品析感受表达技巧。语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综合性实践学科。关注言语如何表达,要落实词句搭配组织等。“引发一种对语言敏感度”。尤其是四年级的孩子,他们已有了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句式特点把握上,教师抓住了文中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通过肯定句与反问句语气对比,以此把握反问句情感更为强烈些。)词语品析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更有表现力的相关词句,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这节课从前面环节看,处理都不错。在读写结合时候,由于经验缺失,造成了现场练笔效果不理想。设计了拓展环节,要求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写作方法,观察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自然现象。学生当堂开始写,基本都是写在课本上面的。看到学生现场表现,我其实就有点皱眉头了。起码,学习习惯不好,至少应该写在草稿本或者练习本上面,便于课后反复修改。教师没有提醒,任由学生自行完成。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写作技巧,我轻轻地走进每一位学生,低下身子查看他们的写作情况。抽查了六七个孩子,有不会写的,有依然是照搬课文的,有写了自然现象但观察角度不到位的……

从经验向实证转变,这是我从事教研工作之后,在观课方面最大的改变之一。不再单纯地看教师如何教,而是细致地从学生学习效果去分析、评价一位教师的综合素养。事实证明,由于缺乏必要的支架,学生的练笔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课下,我专门又查阅了十来个学生的练笔作业,写的好的学生,仅仅有两三个而已。有的只写了两段,看得出来,存在着困难。主要原因存在三个方面:其一,在阅读过程中,尽管归纳出了写作技巧,但缺乏必要的迁移与运用的转化过程;从阅读文本拓展到创造文本,这个过渡需要教师搭桥铺路,教师示范是最重要手段,包括让学生现场说出一个例子来。其二,在开始动笔之前,教师应该把写作任务清晰化,尽量不要再出现与课文相同的自然现象,避免学生产生懒惰思想。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其三,教师应该学生的小练笔呈现清晰的提示语,选择一个角度,如“颜色”“形状”“位置”“大小”等,与文章的写作技巧再次结合,促进学生练笔的逐步内化,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操练,从现场仿写过渡独立创造。

我把意见反馈给了这位教师,告诉她:当学生练笔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下水示范,或者巡视学生的练笔状况。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多抽检几本习作,便于发现学生练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指导或者作业巩固提供精准的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