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生收费制度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何关系

(2013-02-09 07:50:19)
标签:

杂谈

为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京华时报2月7日)

 

有不少网友认为,推行研究生收费机制改革,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并没有多大关系,实行收费改革,不过是学校想挣钱而已,何必喊出“提高质量”的口号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

 

在正常的办学制度环境中,研究生收费改革,是可以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方面,对所有学生都收费,再实行奖学金制度,在招生时,考生可以根据学校的收费标准、提供的奖学金,选择大学,如此一来,大学必须权衡收费和奖学金对考生选择学校的影响,同时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学生。国外大学的办学就是如此,有不少大学通过设立覆盖面较广、额度较大的全额奖学金来吸引学生。

 

另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求学情况,动态评定奖学金,此前在入学时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申请到全额奖学金,这就激励学生努力求学,而不是在学校中“混日子”。

 

我国的研究生收费机制改革,被认为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无关,也与以上两方面有关。首先,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并不是自由申请入学,每个考生只能在研究生招生中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因此考生首要关注的,不是能否获得全奖、半奖,而是能不能被这所学校录取。这种招考制度之下,奖学金并非学生报考学校考虑的重要因素,由于考生无法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再结合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的奖学金选择大学,因此,大学设立奖学金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也是一些网友担心在实行收费改革之后,有的大学并不会设立覆盖面大、额度高的奖学金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发生过,我国本科教育实行收费改革缴费上学,可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奖学金制度。

 

我国此前试点进行研究生收费机制改革的院校,之所以奖助学金体系比较完善,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这些学校都是985高校,学校办学资源比较丰富,获得国家的投入也较多,因此,有条件设立奖助学金;其二,国家教育部门对试点学校监督较严,为使试点成功,要求各校完善奖助金体系,也给予了这些学校具体的支持。现在将这一制度推广到全国高校,其他高校能否建立健全的奖助学金制度,就要看学校的资源情况,还要看教育部门是否对高校有明确的设立奖助学金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国家其实已经注意到,因此在政策中提到“中央财政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安排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并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但这只解决了直属高校的问题,其他高校呢?至于高校设立奖学金的问题,想必接下来教育主管部门也会有相关要求,但在笔者看来,与其由国家提出相关行政要求,还不如改革招生制度,以考生的选择权,“迫使”学校重视设立奖学金,发挥奖学金在吸引生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次,我国大学对学生的评价,并非执行简单的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而是被很多复杂的因素左右。这是大学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在人才培养上的体现,具体而言,对研究生的评价,就沿用对教师评价采用的论文、课题、项目指标,这引导研究生还没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就想着怎样撰写、发表论文。如果大学的教育、学术管理,不能回归到教育和学术本位,导师无法摆脱功利化,学生也无法幸免。届时,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会是发表了多少论文、获得了多少政府奖励,甚至包括学校有多少学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也会变为一项指标。

 

所以,要让研究生收费机制改革,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就必须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招生、培养、评价制度。只有推进研究生自主招生,扩大考生的选择权,才能让奖学金在招生中发挥作用;只有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完善研究生导师制,推行学术共同体评价,才能让研究生培养摆脱功利办学的影响。——这是影响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根本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