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竞争和服务的心态开放SAT内地考点
(2012-12-04 07:21:49)
标签:
杂谈 |
几天前,一场“美国高考”SAT考试刚刚举行,在香港的考点,参加的主体是中国大陆的考生。随着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到美国读本科,作为申请美国高校重要参考的SAT考试,在中国形成热潮。除了昂贵的SAT培训市场之外,还催生了旅游中介的“考试团”。(新京报12月3日)
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有一个疑问,为何TOEFL、GRE、雅思在我国内地有考点,可SAT却在我国内地没有考点,要让考生赶到香港去考试呢?据媒体报道,SAT的举办方早有到我国内地设立考点的意图,可内地有关部门并没有同意。美国大学理事会称,正努力争取在中国大陆开设考点的批准通知。
根据香港媒体此前报道,近几年到香港参加SAT考试的内地生人数连续激增。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共约7000人到香港参加考试,占香港考场总考生人数95%以上。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翻了一番,到1.5万余人。面对以上数据,有关部门应该从服务考生出发,在内地开放SAT考点。
对于内地为何不开放SAT考点,业内有两种观念,一是内地没有与SAT对应的课程,所以没必要开放;二是SAT作为“洋高考”,直接与内地高考竞争,有关部门不愿意为参加SAT的学生创造便利,让更多学生放弃内地高考去参加“洋高考”。在笔者看来,第一种观念,根本站不住脚,目前内地已经有不少中学国际班,他们上的课程就是美国中学课程,怎么可以认为没有学生读相关课程?另外,SAT作为学术能力水平测试,考察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是与学科考试不同的,那种强调教学与考试紧密对应的思维,恰是我国内地的应试教育思维。
而第二种观念,则折射出有关部门的狭隘。选择“洋高考”和出国留学,这是每个受教育者的权利,他人不得干涉。我国教育部门需要反思的是,为何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内地高考(调查显示,每年高考中,约有200万考生以各种形式选择放弃,包括考前放弃报名,考后放弃填报志愿,以及录取之后放弃报到),不选择在内地上大学,而不是想办法阻止学生做这样的选择。在考试存在诸多不便条件的情况下,每年还出现浩浩荡荡的“赴港考试团”,是值得有关部门深思的。
其实,缺乏开放竞争的心态和尊重受教育者选择权的教育服务理念,正是导致我国内地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从世界范围高等教育的发展看,允许一名学生自主选择多所大学,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促进高等教育充分竞争,良性发展的基本机制,为此,大学升学考试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多次考试,多次录取”,学生有选择考试的权利,也有选择教育、学校的权利。可我国的高考制度,却是按计划集中录取,其基本特点是“每个学生一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由于学生没有考试选择权,也没有学校选择权,导致考试评价质量不高,大学也没有重视受教育者权益的意识,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下滑。
只有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权,让考试评价和大学面对市场竞争,才能提高我国内地的教育水平。如果有关部门允许SAT在内地设置考点,甚至允许内地高校也可采用SAT的成绩作为录取依据,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允许考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国内地的教育局面将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不但不会降低内地高校的竞争力,反过来,才拥有了与SAT和国外大学竞争的基础。越是怕竞争,越是限制竞争,自身的竞争能力就会越低,而且形象也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