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学”欠债何时了
(2012-09-28 06:40:08)
标签:
杂谈 |
很明显,大规模征地盖楼,是导致这些高中大规模举债的重要原因。“超级中学”质量没有提升,反而背上了“超级债务”。看来,我国高中的建设,并没有从高校大扩招导致债务危机中吸取教训,还是继续在走规模办学路线。
早在一些高校通过举债方式征地盖楼搞大规模发展之时,教育界人士就曾指出,举债搞大学建设,是违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因为作为公益事业的学校,一方面应由举办者保障其办学经费,另一方面也无法通过经营归还债务——如果学校要靠自己的力量还债,那么,就可能提高学费,或者搞经营,前者将侵犯受教育者的权益,后者则背离学校的办学方向。
但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还继续在把向金融机构融资作为学校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在不缺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学校也就大胆发展了,高中步大学后尘负债,也就成为现实。
对于高中负债,笔者以为需要分析两方面问题。首先,学校征地盖楼是否必需?有多少属于盲目扩张,纯粹为了追求规模、制造政绩?众所周知,一些地方学校的发展战略,通常就由学校行政领导拍板,方案再提交给政府部门报批。在这一过程中,决策者事先并不征求师生意见,如果政府部门和学校领导建“超级中学”展示办学政绩的思路一拍即合,中学大规模征地盖楼就不可避免。先前有媒体报道,我国一些省市在规划建万人以上的高中,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战略。
其次,对于高中改建中切实需要政府投入的经费,政府是否能保障投入?还是政府不出钱,只出台政策、允许学校借款?对于由于政府保障不够而产生的贷款,当然必须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加以解决。而对于学校盲目扩张、制造政绩而产生的贷款,则必须在查清所有账目的前提下,调查在征地盖楼过程中是否存在腐败问题,同时追究决策责任。
目前,地方政府和高中,必定会急切地想着怎样还款。不出意外,他们会借鉴化解大学债务危机的办法,来化解中学债务危机,包括政府增加投入,进行土地置换,引入社会资源等。笔者认为高中的债务当然需要化解,但如果不反思形成债务的根源,类似的问题今后还会发生。
其一,学校必须建立民主决策机制,不能再由行政单方面决策。对于学校征地、盖楼这样重大的发展战略决策,应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当初学校借款,是由于没有这一决策机制所致,如果在考虑归还贷款时,也由行政部门出主意,诸如置换土地、引入社会资金搞经营等,那么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的问题还会继续存在。我国学校的发展,已经深受决策失误之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此明确提到要提高教育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但分析现实中的重大教育决策,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
其二,政府部门必须履行投入责任和监管责任,不能逾越法律框架做所谓的创新。如果在我国教育发展和学校管理中,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学校是不能向银行贷款的,如此一来,政府部门想尽快扩大学校的规模,就必须考虑增加财政投入,而如果财政投入难以增加,扩大规模的想法也就不可能实现。目前,不少地方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的做法,实质给了政府部门毫无顾忌大胆决策的胆量,而高额负债,就是在为盲目决策、政绩工程埋单。
我国教育的发展还得老老实实走寻常路,必须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重视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不是体量和规模。一所所“超级中学”背负着沉重债务,整日考虑怎样还债,还何来心思办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又从而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