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育老师怎么就不能做班主任?

(2012-09-06 07:50:45)
标签:

杂谈

杭州西湖区某小学三(2)班,新学年开学伊始,学校原先安排的新班主任临时换了,原因是班上有22名家长集体反对。被临时撤换的班主任姓钱,家长们反对他,是因为,他是一名体育老师。家长们反对的理由五花八门:体育课是在室外上的,室内外是有差别的,体育老师怎能关注到孩子课堂上的表现?”“孩子是要参加中考的,要拿出成绩的,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影响的!”(钱江晚报95)

 

    被撤换掉的体育老师很是郁闷,只有一声叹息。他本人的表现可谓优秀:去年获得了区里颁发的起航奖,成为教坛新秀,上学期还当选了学校团支书,很受学生喜爱。这何止是体育老师一个人的郁闷,而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郁闷、一声叹息。

 

体育老师能不能当班主任,根本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在一所学校里,体育老师和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一样,只要能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管理好班集体,做好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就可以胜任。家长反对的理由,其实是把体育课当副科,进而认为副科的老师是不适宜当班主任的。

 

    长期来,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中小学的班主任都是由“主科”——语文、数学老师担任的,并认为这种模式有利益学生的学习、成长。但这种传统认识,本身就存在问题,把学生学习的科目分为了主科、副科,进而把老师分为主科老师和副科老师。再就是把班主任的工作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体育课无关中高考,所以体育老师对学生的成绩没有直接贡献。

 

    这种划分的直接结果是,我国基础教育陷入升学教育模式无法自拔,学校、家长都关注与中高考相关科目的学习,学生在成为学习工具的过程中,个性和兴趣被扼杀,人格和身心都有严重的缺陷。简单地说,学校和家长一心追求学生考上好高中、好大学,而按照这种模式,即便学生们如家长所愿进了好高中、好大学,身心也是残疾的。

 

    理性的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教育持续下去,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严重的伤害,进而要求学校转变只关注学习成绩,不关注身心健康的做法。如果有这一理性,对于学校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应该是欢迎的。在笔者看来,体育、音乐等老师担任班主任,其实更合适,老师们会用自己的学科特长,让班级充满活力,而活力正是我国中小学生最缺乏的东西。

 

    遗憾的是,家长们对学校的这种安排不买账,并“集体逼宫”,这足可见应试教育思想已经让很多家长失去理智。事实上,相比10多年前不少家长还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适当参与锻炼,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已经“走火入魔”,对于学校实行的“圈养教育”,“变态管理”(比如禁止男女生单独说话)都高度赞成,认为这是“为学生好”。而所有双休日、寒暑假,有不少家长都给孩子报补课班班。

 

    要让家长们恢复理性,单靠讲道理是说不通的,调查显示,就是对孩子“很狠”的家长,在孩子上学的最初阶段,也是希望孩子快乐学习的,而随着孩子进入高年级,就开始“以分数为纲”,对孩子进行管教。因此,家长的观念,主要还是受现行中高考制度影响,由于中高考是以单一的考试分数选拔、录取学生,因此,家长必定关注中考、高考科目,必定关注孩子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正是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中小学才有了主副科之别。如果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级体系,家长们还会只关注少数科目的学习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