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校车安全制度,可分步骤推进

(2011-11-24 08:04:43)
标签:

杂谈

教育部22日通报说,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发生校车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所有省区市均已成立了省级专项督察工作小组,开始对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展开专项督察工作。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十多个部委正在讨论我国校车制度的建立问题。但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做好各地的校车排查工作,“在制度产生之前,要确保不要再出任何的安全事故了。”并承认,目前真正达到《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的的比例确实不高。(新京报11月23日)

 

不清楚省级专项督察工作小组是临时的,还是常设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校车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总会有类似的专项督察,而时隔一段时间后,督察也就不了了之,下次启动,大多在又一起事故发生之后,事故周期,也就变为了督察周期。

 

诚如发言人所称,中国很大,各地情况不同,一个政策出来需要一个过程。半个月一个月可能还建不起来。但是,校车安全根本等不起,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笔者认为,建立校车安全制度,可分步骤进行。

 

首先,将督察工作常态化。我国校车的安全问题,很多不是“隐患”,而是“明患”,姑且不说学校没有按标准配备校车,仅就校车的合法运行来说,调查显示,超过90%的校车,都存在超载的问题,已经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每次对校车问题进行集中检查,都会发现不少超载车,而且这是在媒体广泛报道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校车运营的日常监管,将其作为交管部门监管的重点,才能防患于未然。

 

另外,对于没有配备校车的学校,目前也存在明显的安全问题,据北京上报教育部的材料,当地规模大的学校学生上下学期间由于众多的接送私家车、校车、社会车辆等导致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混乱,上海也有类似问题。而对于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也存在集中治理时不错,一旦没有集中治理就乱象横生的情况,这要求政府、社区、学校建立联动机制。把集中治理的做法正规化。

 

其次,应率先解决校车问题突出地区的校车保障问题。客观上说,我国大中城市的市中心,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不错、上学路程较近、公交系统比较发达,校车问题还不十分突出,而我国城市的郊区,中西部农村地区,校车问题十分严重,由于撤点并校后,上学路途遥远,加之学校经费不足,校车保障不到位,不少学校校车简陋、严重超载违规经营,同时黑校车泛滥。

 

这些地区的校车,应该由政府牵头,解决硬件配备问题。在当前的督察中,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对于超载校车、不合格校车、黑校车,监管部门叫停之后,政府却没有跟进措施,造成那些以前乘不合格校车、黑校车上下学的孩子,只能步行上下学,这在短期尚可克服,每天如此,结果无非有二,一是辍学,二是黑校车死灰复燃。因此,政府必须和学校一起商议如何保障校车。

 

对于政府出资保障校车,不少人士认为由于数量庞大,没有现实可行性。这一方面受制于政府不愿投入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也把校车问题的解决范围想得太大,认为一旦保障,就应该“一步到位”做到全国1.8亿学生都得保障。这无疑会把政府“吓坏”。

 

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符合我国现实的选择是,对于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的校车,由中央财政统一出资购买校车,当地财政(省、市政府)负责校车日常运行经费;对于大中城市郊区学校的校车,由省财政负责出资购买校车,学校和家长分摊运行费用。在解决上述地区的校车问题之后,进一步从城市公共交通保障出发,将中小学校车纳入考虑。就拿被网友热议的浙江德清“最牛校车”来说,该县出资2000多万,解决了5600多名小学生的接送任务,包括两所打工子弟学校,这些学生占到全县的一半左右。这是比较务实的做法。事实上,只要有有务实、负责的态度,困惑我国社会的校车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