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招生高校可不承认加分项目

(2009-09-03 07:29:04)
标签:

杂谈

浙江几所中学关于“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的争议,让舆论再次聚焦今年已经反复热炒的高考加分话题。“保留加分”与“取消加分”,“加分政策本身无错”与“加分政策早已异化”之间的争议也再次展开。

 

从目前的态势看,取消加分,几乎不可能,比如学科竞赛加分、少数民族加分、烈士子女加分(或者降分);要完全避免加分政策的异化,在当前的教育决策体系、加分政策执行环境中,也恐难做到,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加分项目保留,来年仍旧是上述争议,再次争议一番。

 

在笔者看来,其实有一可行途径,可化解当前加分政策的激烈矛盾,这就是自主招生高校可不承认加分项目。

 

我国目前实行5%自主招生的高校已有76所,这76所高校在高考之前,举行对自主招生申请者的测试,以确定自主招生资格,给予相应的录取优惠——有的高校的录取优惠是达到当地一本线,有的高校的录取优惠是低于本校在当地的投档线20~60分。从76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看,重点评价的就是申请者的综合素质以及特长。由于这些高校已可通过自主招生环节,招收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因此再在高考中,承认政府对某些考生的特长加分,就显得很不合适。

 

一是部分考生,可能获得自主招生录取优惠与特长加分双重优惠。举例来说,某个考生获得某高校低于当地投档线20分的录取优惠,如果其本人还有高考加分20分,获得的优惠则变成了低于投档线40分录取,这其实已超出了学校的自主招生录取标准。

 

二是部分考生的特长素质并没有得到高校认可,而通过高考加分,“逼迫”高校认可。某个考生可能获得某一竞赛奖项,但通过高校的自主测试,并没有给予其自主招生资格。他参加高考之后,按照规定获得加分,高校在集中录取中,得推翻以前自主招生考试对其的评价,承认加分。这实质宣布高校没有自主能力。

 

三是由于手握高考加分,有的考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以及学校为提高升学率的缘故)对自主招生的路径,并不特别热衷,高校也有可能为此失去自主招生生源。

 

自主招生的高校,统一通过自主招生环节,来确认符合自主招生资格的各类特长生,既给特长生与政府加分同等的录取优惠(没有影响特长生在加分政策下的利益),也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测试特长生的真假,还原其真实能力,过滤掉各种作弊、造假的“伪特长生”。可有效避免自主招生录取优惠与高考加分政策的双轨制,也避免加分政策异化。

 

由于76所自主招生高校,都安排在各地第一批招生,主要为部属重点院校,他们的招生公平尤令社会关注,因此,假如这些高校都把各类特长生纳入自主招生环节考察,而不再在集中高考中承认加分项目,加分政策执行的争议将大为减少,只要高校能保障自主招生环节的公信力,以往存在于加分政策执行中的权势交易将得到遏制——即便获得加分,没有获得自主招生高校的自主资格,加分就得不到这些高校的认同,加分的利益已大幅减少。

 

事实上,对考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进行评价,这也是将“高考加分”进一步合理化,转为“多元评价”的最终途径,比如,美国大学评价申请者的指标,就有16项之多,除就读的高中、课程难度、年级排名、平均成绩、SAT成绩、全国荣誉学者、申请论文、推荐信之外,还包括课外活动、种族多元化、体育活动、超级录取、体育教练点名、家住远处、父母因素、多元化等。从这一角度说,自主招生高校将不再在集中录取中承认加分,也可以一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