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与一个中西部地区县教育负责人谈起中小学危房问题,他直截了当告诉我,尽管大家都知道不应该让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但是,要在近期消除中小学危房,还是很难。
以下是我和他的对话。
学生在危房里上课,教育部门和学校难道不担心房屋倒塌出事吗?就不怕负责任吗?
当然担心了!几乎每天都担心。可是经常担心也就习惯了。负责任?那该负责任的人就多了。哪个校长不想改建危房?哪个教育局领导不想改建危房?可是钱从哪里来?县里不给,就没办法改建。不改建、房屋倒塌了,你说责任该校长负?还是教育局负?还是县领导负?
为什么县里不给改建危房的钱呢?中央不是有专门的改建危房的政策与规定吗?
按照中央危房改建的规定,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的投入主要由省级政府承担。但是,在实际改建中,省级政府出的钱很少,大多要求县里出,县里出不了钱,我们就只有叫乡镇、村里以及学校自己想办法解决。
看来,要承担危房没有改建的责任,首先是省政府了。
应该这么说。但哪个省政府领导会出来承担责任呢?
乡镇、村里以及学校,他们怎样想办法解决?
主要是借钱,借施工单位的钱,或者向教师和村民借钱。我们有不少学校为改造危房就欠了不少钱,现在还没还清。筹集不到资金,就一直拖着不改建。孩子们就继续在危房中上课。
这种借钱改造,让施工队垫款改造,有设计吗?有监理吗?房屋质量有保障吗?
镇上村里改建房子,有的有,但有些没有,设计和监理也要花钱的。能不能保障质量,这就要看施工队的良心了,你拖欠对方施工款,别人给你施工,已经够意思了。反正改建了总比原来的危房还好得多吧!
你觉得现在一些新建房屋质量的问题,主要不在建筑商?
我觉得要从两方面看。政府给够了钱,质量出问题,责任在建筑商,但政府没给够钱,或者克扣工程款,让施工队垫资修建,主要责任在政府。省政府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定,拨够了钱,然后加强对中小学教学楼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的监督,很多质量问题就解决了。政府不拨款,主动放弃对中小学教学楼的建筑质量监督,出质量问题是很正常的。你给建筑商多少钱,建筑商也只能按照这些钱来修房子。如果你给够了钱,建筑商昧着良心用劣质材料,那责任在建筑商身上,这些建筑商要严惩,那些监理的机构也要严惩。比较麻烦的是,政府既没给够钱,建筑商又昧良心。处理起来,就很复杂。
与这位基层教育官员谈完话,我才发现,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中小学校舍质量问题,其实很复杂,复杂在于,一些政府部门根本没有把教育责任视作为最高责任,没有把孩子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由此导致这个问题错综复杂——政府部门难道拿不出改建中小学危房的经费么?难道支付不了建比较牢固的教学楼的资金么?这只需看看各地的政府办公楼,以及检查一下政府的接待费用,就可以知道答案。
另外,再补充一段2006年6月,时任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报告中谈到中小学危房改造问题的文字——“一是危房改造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一些危房未按规定拆除。三是危房改造投入负担向基层转移。国家规定,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的投入主要由省级政府承担。但从审计调查情况看,8个省(区、市)190亿元中小学危房改造总投入中,中央财政占25%,省级财政占22%,市级财政占4.5%,县级财政占17%,乡镇及村组织、项目学校占31.5%。这种投入结构不符合政策要求,加重了基层单位的负担,一些乡镇、村组织和项目学校为此背负大量债务。审计抽查1631个乡镇、2355个村、4781个项目学校,有20%的乡、14%的村和12%的项目学校由此形成债务,负债总额3.1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30万元、村10万元、学校30万元。其中,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2.1亿元,占67%;向教师、村民集资或借款1亿元,占3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学危房改建的现状,以及校舍质量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