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航天英雄受聘教授“喜极而泣”

(2006-05-23 12:41:43)

中国高校又传“喜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受邀22日上午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大型系列活动揭幕,并受聘成为该校兼职教授。(新华网2006年5月22日)

面对如此“喜讯”,我们几乎“喜极而泣”。

从一般的高兴情绪看:我们高兴地看到,令人无比仰慕的英雄,其实也和我等一样,是沽名钓誉的凡夫俗子——杨英雄以前全国四处巡回报告,他说是听从命令完成国家的任务,这次,接受兼职教授聘任,该是个人行为了吧。

从更深的高兴情绪看:都已经“航天英雄”的杨利伟先生,想必应该知道,自己有无揽下教授瓷器活的“金刚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授应当具备以下基本任职条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另外,还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教学成绩显著,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此前对于飞天英雄的报道,似乎不见这些“光辉成就”。如此授聘,我们欣喜地发现,杨先生还有成为教授的“素质”。

可我们是知道的,能飞天,不一定能育人,因为工作特殊,杨先生成为世人皆知的英雄,但英雄并非万能——杨先生可能会说,我都飞天了,教授算个啥。以前我们听到刘翔同学在硕博连读时说过类似的话,我能跨好110米栏,只要我用功,难道读不好书?按照这样的逻辑,高考状元也可以说,我能把书读得这么好,只要我用功,110米栏算个啥?

面对如此“喜讯”,中国教育也 “喜极而泣”。

“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哈工大,也知道了怎样用“航天英雄”概念,来SHOW自己。这是中国高校与社会各界,资源共享,和谐共进的又一“美谈”。杨教授今后带不带研究生、博士生,我们不知道;杨教授今后给不给本科生上课我们也不知道,但我们知道,杨会作为其教授一员,为工大“增辉”。

中国大学,太懂得这种增辉之计了。商贾大腕、文体名星,早被高校奉为座上宾,相比汕头大学聘影星当院长、人民大学聘影星当教授,哈工大此番聘请高科技含量极强的航天员为教授,算是靠谱多了。

只是不知,哈工大那些个在“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攻破了多项技术难关的教授们、青年教师们,对此是不是高兴。或许,他们也在授聘仪式的现场。不由又想起陈年旧事——2004年8月,德国汉堡大学计划授予俄罗斯总统普京经济学名誉博士学位,但这项计划遭到67名教授联名抗议,最后计划取消。

教授是学术头衔,不是用来奖励的证书、荣誉。当教授轻易地成为了荣誉证、获奖证,学术也就毫无尊严——今天的学术,还有几分尊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