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祭祀是可耻的
(2022-04-06 12:08:53)分类: 这个可以发 |
若因疫情的阻断不能祭祀,来年继续就是了。若来年还不行,那就再等来年。若疫情过去了依然不行,那你也别祭祀了,因为你压根儿就没那心。
而故人,也绝不会因为一次中断祭祀责怪于你。这是你与故人之间藉此多出的一次交流,悉心感受,念念有词,珍惜与故人情感的延续,意义又远比祭祀本身大了。
总之,雇人去哭的云祭祀,是可耻的。
万物互联之后,一言不合就浮云,成了一只虽看不见但无所不在的手。对于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它自然劳苦功高,但于进而改变人的价值观念,它的功过几何,仅凭三五十年的历史尚难定论,但起码,云祭祀就在证实,这只手伸得太长了。
其实早在疫情之前若干年,云祭祀就有了。体面的形容,它是互联网技术对祭祀市场需求的一种创新。但实质,不过是云财富密码对生活领域深耕的又一桌饕餮盛宴。又因其起步即带有的“代哭、代叫、代闹”的坟头蹦迪气质,故一开始就遭到了舆论的道德诟病。但也因此,云祭祀只是在移风易俗上受人以柄,而把祭祀——代理——财富这一组入侵人们情感世界的手法,掩藏了起来。大多数文本里,移风易俗,倒成了它的挡箭牌。
这是需要既然看破就必须说破的。中国的祭祀文化,的确依赖仪式感。但仪式感的当然之意里,就包含两个基本元素:第一,排斥代理;第二,排斥金钱。意即:祭祀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无法假诸他手;祭祀面前无穷富,正如情感之无法以价码衡量。就是说,在这套价值体系里,云祭祀所拥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都没有存在的空间。你可以另起炉灶,用自己的底线立场构筑新的体系,但不能破坏既存的、拥有广泛道德认同的原有祭祀文化。
而作为云祭祀的受众,面对从献花、擦碑、默哀到代哭、代叫、代闹的各种套餐,反躬自问与故人情感联系的真诚与否,也就可以简单对它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