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美美的结局
(2020-06-04 11:53:29)钟美美的结局,大约就是所有中国孩子的结局。钟美美的未来,大约也是所有中国孩子的未来。
这样的结局,本在预料之内。然而结局到来的时候,面对一个小孩儿,当地成人世界的骚动和慌张,却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我能感觉到,看着师长们如此的狼狈相,钟美美小朋友应该笑了,心里又燃起了创作的冲动。
这的确有点荒诞——一个小朋友的视频下架,原因竟然成了葫芦案。
澎湃新闻的报道称:“6月3日,黑龙江鹤岗。因模仿老师走红的钟美美称与其接触者系班主任。对方称可适当玩,但不能耽误学习。此前有人质疑他被约谈后下架模仿老师视频,其回应澎湃新闻是谣言。”
又见“谣言”——质疑约谈下架者,恐怕反要接受约谈了吧。好在采访的电话录音在,我仔细听了几遍,第一,钟美美没有“回应澎湃新闻是谣言”,甚至,录音里根本没有出现“谣言”二字,“谣言”是记者强加给钟美美的;第二,班主任“接触”钟美美,并告知“不能耽误学习”云云,我认为,这正是老师对学生的约谈行为——谁告诉你言辞恫吓、结据画押才叫约谈呢?可见,记者的理解力,真的还不如钟美美小朋友——按说旁敲侧击式的威胁,他们应该很拿手啊。所以,大概,他们只是因为黑了心吧。
这是来自钟美美小朋友的说法。澎湃新闻同天的另一条新闻称,关于约谈一说,“当地教育局否认。”摘录如下:
“6月3日,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他们没有接触“钟美美”,是学校调查的……他模仿老师的视频走红网络后,引起了学校的重视。针对其视频中的内容,学校对“钟美美”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展开了调查……因为前述视频对老师的影响不好,学校在与“钟美美”接触后,“钟美美”自行删除了视频。“钟美美”删除视频是个人行为。学校和相关部门特别欣赏孩子的表演天赋,学校与老师非常支持“钟美美”的创作行为,希望他能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继续创作”,云云。
尽管“学校和相关部门特别欣赏孩子的表演天赋,学校与老师非常支持“钟美美”的创作行为”,然而““钟美美”自行删除了视频”。看来我刚才对钟美美的理解能力过于高估了,辜负了学校和相关部门以及老师的“特别欣赏”和“非常支持”。当然,此段的重点,不是钟美美识不识趣,买不买账,而是当地教育局和学校没有“约谈”,删除视频是钟美美个人行为。
澎湃的两条新闻,大约可以归结为当事双方对于“约谈”的澄清。然后,再来看看《新京报》对教育局的采访报道,看完之后我的感受是:关于“约谈”的澄清,关于“约谈”的实质,要么是教育局撒谎,要么是澎湃撒谎,要么是《新京报》撒谎。以下是《新京报》的内容:
“6月3日,宝泉岭农垦管局教育局赵老师称,教育局的意思是要从正面引导孩子,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比如,多宣传一下疫情期间的好人好事,或者是老师正能量的一些事情。局里没有跟孩子本人联系过,学校发现后联系的孩子,然后学校将事情报告给分局。目前,分局已将事情报告给市教育局。”
我姑且以《新京报》没撒谎做议论的前提——赵老师虽寥寥数语,但其信息量,却远超澎湃的两则新闻。其核心是两条:第一,如果说约谈行为发生在班主任和钟美美之间,那么,在此约谈发生前,以经走过了一套完整的行政调查甚至问责程序——从宝泉岭农垦管局教育局到学校,再到班主任和钟美美。甚至,此程序还涉及市教育局;第二,“要从正面引导孩子,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比如,多宣传一下疫情期间的好人好事,或者是老师正能量的一些事情。”这正是此次约谈的中心思想。如果这段话不是瞎编的,那么显然,调查或问责的预设定性是,钟美美的作品内容,不是“正能量”的。
所以,我因此判断,钟美美终究还是“懂事”的,面对从市教育局到局教育局到学校再到班主任的庞大的成人世界的压力,“自行删除视频”是他最妥当的选择。
然而钟美美真的败下阵来了吗?我看没有。从一连串所谓的澄清“谣言”的新闻看,躲闪,正意味连他们也觉得,对一个孩子的施压是丢人的——正能量的事,是不需要总想着把自己择干净的。
然而这事很快也就过去了,能留下的唯一印记,就是:今年的六一,大概是钟美美小朋友此生最可记忆的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