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怼的勇气
(2019-02-14 10:42:17)分类: 这个可以发 |
西安主持人怒怼交通局长,评论曰:为灵魂拷问叫好,领导干部要有面对质疑的勇气。
是否“灵魂拷问”,单说——因为我觉得,一次问责的基本表达,距离“灵魂拷问”还有段距离,最好别瞎用。还是“怼”更切实,推广来看,也更有意义一点。
一般来说,怼天怼地怼空气,现在常人都能做到了。但怼领导干部,却不常见,这的确是需要勇气的。也因此,一次问责的基本表达,也才有资格成了新闻。鼓励领导干部要有面对质疑的勇气,这当然需要,但此刻的领导干部,是被质疑,是被动者。所以,这个鼓励的前提,首先是另一种鼓励——鼓励质疑领导干部的勇气。我觉得,写这则新闻的评论,能不能把这一种鼓励表达出来,也是需要勇气的。
还是先换个词儿吧——领导干部不如换成官员,或者公务人员之类,因为只要你把国家公务人员变成我等一般人的“领导”者,就意味着先验地让我等一般人,在质疑之前就已经怯阵,当然也让国家公务人员先验地丧失了面对质疑的勇气。
好,现在说勇气。为什么我质疑一件产品、质疑一种说辞甚至质疑一项政策都不需要勇气,惟独在质疑国家公务人员时需要勇气?原因简单,因为国家公务人员手里握有权力。但这份权力里包含拒绝质疑的权力吗?当然没有。非但没有,在拥有这份权力的同时,理论上同时还拥有了被质疑的义务。这就是俗说的接受监督。
那么,质疑的勇气从哪来?当然就是监督的权力。好多人在看好国家公务人员手中权力的同时,往往习惯性忽略甚至放弃了自己手中监督的权力。而他们的质疑却从未自动消失,所以一旦碰上怒怼局长的新闻时,他们又会激动一下下。
但也仅此而已。在保有质疑却放弃监督的来回中,关于权力的赋予,就凸现出来。这当然也是常识,即官员的权力,来自人民的赋予。这也属于老生常谈了,但人们依然在质疑的时候,缺乏勇气。
关于此,恐怕人们在拥有质疑官员的勇气之前,必须首先拥有动摇各自心中顽固的经验主义的勇气。这一方面有赖于大道理,另一方面,就是亲自试验,就像西安的主持人那样。当然也可以学我,从拨打举报电话开始。而指望领导干部自己有勇气面对质疑,是最不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