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律委员会

(2017-05-21 12:17:01)
分类: 这个可以发

孤陋寡闻了。

山东一对儿学生情侣被殴打那事儿,媒体评论统一格式,矛头都指向了自律委员会。这个机构我是头次听说,于是百度。也邪了,无所不知的度娘,偏偏就没有一篇正经的介绍文字。零星掌握的一点儿信息,只说它是跟学生会、团委并驾齐驱的。有的学校已经开过十周年纪念大会了,有的则刚刚成立——就这么点儿。至于学生在校园里亲热,这事儿该不该自律委员会管,看架势,好象它是要管的,估计是由督导部来执行吧。

所以,看似校园凌霸的一码事儿,因为安了自律委员会的名头,就拥有了学生自我督导管理的正当名分。尽管媒体还揪着权利和权力的问题不放,但想想,若无殴打情节的曝光,管教一下校园情侣,可不就是自律委员会的正经工作嘛。有个例子可以佐证——好象也是山东的学校,设立了不文明曝光台,有图有真相,把情侣们的亲热照片搞成展板,而且理直气壮,说这是有法可依的。

只要不阉割,到了一定年龄,比如大学生,总是要恋爱的。我猜,自律委员会的同学,恐怕也难逃此厄运。而不许恋爱,这样的精神阉割,是否有奏效的绝招辅佐,我还不清楚。在我看,好象有点儿技穷,理由就是,不许公开亲热,就属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了——不许恋爱办不到,那就不许公开恋爱先。所以,偷拍组准备,纠察队出发,路遇不服者,不妨严打一下。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山东的殴打,到底是因为驳了自律委员会的面子而恼羞成怒,还是仅仅因为单身汪因嫉妒而生恨了。

然而无论校方还是批评者,都没有回避这是出自自律委员会的手笔。所以,恋爱的道理无须再讲,焦点还是要聚集在自律委员会上。我猜自律委员会肯定还干了许多事,而且肯定还干了许多好事,所以关于此事的议论,也仅仅限于此事,咱不能以偏概全。

跟踪,偷拍,巡逻,盘查,一直到殴打,画面感都很强。但怎么看,这些行径,都不像是学生应该做的。哪怕背着再大的名头,哪怕再有法可依,这类动作,只应存在于具有执法权力的机构和人员,而不是具有平等权利的学生之间。启始点既如此,那么作为学校,有没有赋予或者教授学生进行跟踪、偷拍、巡逻、盘查甚至殴打的责任呢?他们要在学生中间培养一批什么样的特殊学生?这些被赋予了某种特权、学会了某些侵犯别人技术专长的学生,今后又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在社会中呢?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会不会因此经历而背负上与众不同的包袱呢?

所以事实上,真正遭受伤害的,不是被殴打者,不是被偷拍者,而是殴打者和偷拍告密者。他们的创伤,今天还不会显露,但放在生命的周期里,却是终生的。在同样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角度看,他们是被剥夺的一群。这是不公平的。

而更广义的教育公平,则肯定也包含了学生之间权利的平等。那就是,走进同一个校门,坐在同一个课堂,每个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不允许存在一些学生拥有监督管理另一些学生的特权。所以,校园曝光台有法可依是谎言,是把校园独立于社会和司法的荒谬言辞。在隐私权已经变成家常便饭的今天,你想用一堵墙来构建一套学校里独立并相反的法制逻辑吗?

教书育人,虽然做到不易,但没人会否认,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优化人性,而不是培养小人。仅就山东校园情侣殴打案来看,起码在那个学校,它的管理和约束机制,是违反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的。它引入了江湖黑道的做法,豢养了凌驾于平等权利原则之上的校园黑帮,赋予了人与人之间的欺凌侮辱以正当性。因此,仅仅处理打人学生,就显得完全没有诚意,避重就轻了。

所以,我期待的好消息是,哪天突然发现有一条新闻,是某高校取消了自律委员会建制。这是最深刻反思。那时,自律委员会的词条下,或许也就有了完整的定义和解释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