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窗口与华北渗坑
(2017-04-20 11:16:42)| 分类: 这个可以发 |
《人民的名义》热播到什么程度?上饶一醉酒男子入戏太深,直喊“赵东来局长会来接我”。赵东来,就是剧中京州市公安局局长。
还有一个热播的指标,就是各种剧中人和事的现实版新闻层出。比如:《现实版赵德汉:小官大贪 有村官贪污上亿》,比如:《江西吉安回应“丁义珍”式窗口:将紧急加人加凳》,等等。新闻都开蹭电视剧的热度了,可见它的影响力。再联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信夫。
忽然想到,华北发现17万平米污水渗坑,这个新闻,要蹭热度的话,往哪蹭?权当出题。
17万平米,就是21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概念,新闻用“发现”来描述,我当时就哭了——难道非要靠无人机从天上俯拍才能“发现”吗?
所以,我第一个想到能蹭的剧情,还是光明区的信访窗口。那段剧情里有句台词,我认为尤其重要,就是沙瑞金所言:懒政也是腐败。这话,反腐初期的时候我也说过,所以听来尤其信服。
华北的大面积污水渗坑,从存在到发现,这个过程,如果刨除利益交换的因素(这个待侯局长详查),我认为,只有懒政一条目前最为贴切。
大面积渗坑虽然“发现”得太晚,但发现者还不是当地环保部门,而是来自重庆的环保志愿者。而志愿者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举天津静海县的渗坑(15万平米)为例,志愿者向春说,是他在沧州到北京开会的高铁上发现的——“高铁在高架桥上跑,我一眼往下看就发现了底下红色的水坑有问题”。就是说,一名环保志愿者从一掠而过的高铁列车上就能看到的东西,当地的环保部门却能长时间没有看到——居然。
如果这还不能作为懒政的确凿证据的话,那么向春描述的更多事实,我认为完全可以将懒政坐实。
向春说,以前他们与环保部门接触也很多,尤其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一般都会跟他们反映,或者形成报告提交。但与这次环保部门迅速反馈不同的是,以前反映的问题,“他们拖得最久的一次可是长达半年时间”。向春还说,包括这次的发现,很多人有环评的问题,都向他们举报。而其实,在此前他们都找到环保部门反映过,但是得不到回应和解决。
向春所言,等于在说,包括环保志愿者和属地居民,都曾经替环保部门做出过各种“发现”,却未得到或未及时得到反馈,以致展示于公众面前的“发现”,显得如此蹊跷和滑稽。这才是真正导致类似17万平米污水渗坑居然才被“发现”的主因。
“懒政也是腐败”,那么,次华北大面积污水渗坑的“发现”或曰曝光,又将以何性质处置?接下来,对现实版的沙瑞金和侯亮平们,我是寄予厚望的。
我记得光明区的官员是连降三级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