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这个可以发 |
徐婷——一说患癌女星——人都死了,但还是没有逃过媒体加之的最后一笔消费。《新京报》自己也说了——“90后女演员徐婷红了,以一种遗憾的方式。”因为,“2010年,她出道,出演过《老爸回家》、《北漂童话》等多部剧集。很少人记得她在剧中的角色。”可见,徐婷不是女星,徐婷的女星,是刚刚才被强加的。唯一的理由,就是她死了。参看这条新闻的目录——“新浪娱乐-明星全接触-红人”。
然而中国的媒体也并非全无慈悲心的。“甘肃康乐县发六人亡惨案 80后母亲强迫亲骨肉喝毒药”的新闻,到了网上,就变成了“甘肃一家六口因贫穷服毒身亡 三年前低保被取消”。慈悲心的表现,就是尽管“警方还在正在调查”,但媒体已经迫不及待发现了答案——三年前取消低保的导火索,今年终于燃到了尽头,爆炸了。
联想起那句话——“点儿背不能赖社会”。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对灾难的反思,总寄托于对“赖”的发掘。而几乎一致的结果又是:赖社会。这种比警察更急于查明真凶的心态,当然首先证明自己不是铁石心肠,或许因此竟觉出自己的道德体量瞬间伟岸,但是紧接着,就是潜意识里,为自己既往或将要的过错和私欲,找到类似的理由。社会虽无处不在,但它毕竟没有嘴,只能背锅,无法反驳。所以,总的来说,赖社会,是一件非常便宜的事情。
然而社会毕竟又是由每一个具体的人组成,当然也包括甘肃的那位80后母亲。在可以赖到社会的同时,她还是那个强迫亲骨肉喝下毒药的凶手——如果简单点儿说,这位集母亲、女儿、妻子、邻人四重社会角色于一身的女性,正是“社会”俩字的标准代言。因她而起的赖社会,归根结底,也要赖在自己身上。这个结论,才应该是对社会负责的正常态度。否则,每个凶徒,每起灾难,都在嫁祸于社会的同时,也在向社会里的其他角色暗示,凡罪恶,都是有理由的。而有理由的罪恶,你还能拦得住吗?
但我怀疑,能够发掘赖社会的蛛丝马迹的一瞬间,发现者的快感,是莫名的至极的快感。所以,即便为了满足于这快感本身,发掘对许多人来说,也就有了足够的理由。
比如营口劫钞,元芳你怎么看?如果做个必答题,非让你找出打劫运钞车赖社会的答案,你能得几分?
为启发思路,我可以提供一个范文,大家可以举一反三,青出于蓝:
某自诩“主编”的公号,所给的标题是:《他劫了运钞车,谁劫了他》。你看,多好,从作文的角度看,这就叫开门见山赖社会。作者一定谙熟于“赖”字诀的使用,知道哪怕就算劫钞这样的惊天大案,也一定能从社会里找出其合理存在的理由。这样的策论方式,就叫主题先行,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劫钞。而有了这朴素的存在主义做靠山,作者接下来,就要进入实质性的“赖”的阶段了——今天到底要赖谁?
当然这也并不难找。因为赖社会一直都存在传统的固定套路,实在没辙了,总还可以弹点儿教育啊环境啊之类的兜底老调。但从作文的角度看,弹老调属于吃人嚼过的馍,毫无新意,容易负分滚粗的。所以,相对抓高分的做法,就是在每一篇具体的赖社会的文章里,出具具体的赖社会的理由。比如此问作者就提出,这回的赖社会的具体理由,就是楼市泡沫。当然这所谓的楼市泡沫,也要看清楚,到底是真的原因,还是偷换概念的一个借口而已——记住,这也属于作文的套路。总之,作者反正是针对性地找到了这回劫钞的赖社会的具体理由——他要买三个门面房,借了高利贷。如果你觉得牵强,则只证明你的悟性太差。
如此,劫钞一案,终于有缘有故了。至于到底该打多高的分,这是另话。关键的,大家可以因此明确:只要想赖社会,理由就像沟,挤挤总会有的——不对,像海绵里的水。当然,这篇范文也仅仅属于举例说明,还远未达到赏析的水准。因为它毕竟还没把劫钞的当成大英雄,没有给读者以更震撼的读后感。比较而言,同样是打劫,人家《水浒传》里的打劫生辰纲,就打成了替天行道的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了。所以,赖社会尚未成功,赖社会仍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