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
(2016-01-26 09:44:35)分类: 这个可以发 |
据说,中超新赛季的烧钱数儿,可以排到世界第二了。特能烧钱的世界前十名俱乐部里,中国就占了四家。
至于钱烧到什么地方,自然是买外援。以恒大的先例看,买贵的外援,起码可以弄个亚洲冠军当当,还能跟巴萨梅西什么的过过招儿,相当骚气。
好外援的重要,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证明。比如:刨除这些外援,就剩中国人自己踢球时,例如国家队,就连世界杯亚洲区预赛的小组,都出不了线了。前几天,盛世下的中国的青年队,就连战乱里的叙利亚也踢不过了——当然,十几亿人口的我们,总是踢不过几亿直至几百万的人家,更是常挂在我们嘴边的一个指标。
于是——不是在今天,而是“古已有之”,就有了一种说法:中国人不适合足球。这个说法当然过于笼统,起码也该说明中国人到底哪里“不适合”足球——是身体?是技术?是理解?是团结?反正类似的“不求甚解”在中国是家常便饭,然而竟也有了解决的好办法——归化,把好外援变成中国人,起码变成可以为中国踢球的人,就成。
不过,归化外援这样含泪的便宜话,也仅仅是起于球迷,止于球迷,甚至连球迷自己也并不当真。因为在“中国人不适合足球”这个悲摧的命题里,球迷自己也能明白,无论到底哪里不适合,都暗含着人种矮化的意味。而如果换个表述——比如“中国人低人一等”,则我相信,绝大多数球迷,乃至非球迷的中国人,都不会承认的。所以,关于归化的议论,也仅仅是起于球迷、止于球迷的一时嘴上痛快罢了。
然而——我真没有想到——中国足协的官员们,却把它当真了。新闻说,中国足协的常务副主席张剑,在接受采访时说,“确实跟公安部门有探讨”。他还煞有介事地说,“这必然涉及到法律问题、体制问题和人口管理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也只能说到这儿了”。
诶呦我去。
尽管从“敏感”和“只能说到这儿”来看,归化外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从“确实跟公安部门有探讨”来看,又足以证明,中国足协为了中国足球的振兴,真是拼了,什么招数都打算上了。
而在我看来,“确实跟公安部门有探讨”,还有另外的含义——它等于自我做实了人种矮化的说法。它比用“臭球篓子”形容中国球员更进了一步,是在说,中国球员不是球臭,而是人臭了。
然而,即便是这种几近人格侮辱的潜台词,我也以为都可以存在——看和谁比。因为就在“确实跟公安部门有探讨”之后,足协官员总能不出预料地编排出牵强的饰辞——不出预料是指这已经是一种常态,而饰辞本身则只能用表情包来回复了。张剑告诉了我们看待归化的“正确视角”——促进文化交流,促进人才交流,促进中国足球和国际足球更好的融合。
好吧。无论正确与否,但视角的确是可以无穷尽的。就像盲人摸象,你总能捧着鼻子,告诉别人大象就是一条蛇。就像我从你的“正确视角”观察,也大可以发现,归化还可以促进人种交流呢,那为什么不用杂交来拯救中国足球?
坏了,又告诉他们一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