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咬文嚼字二

(2015-06-28 11:19:31)
分类: 这个可以发吗

若搜一下“赵本山”,会出现一堆相同的标题——“传本山时代要结束”。

这个,必须“咬”一下下:

首先,当然还是语法错误。且不说“传……”的500条危险,只看它“传”的什么,便可断定其语法的对错。

正确的语法原则是,所“传”者,应为陈述语,而非判断语;应为事实描述——非事实描述也属于事实描述的一种,而非分析判断。比如,你“传”本山坐牢了,或者本山复出了,在语法上讲,都没问题。但你若想“传”本山小品是垃圾,或者本山小品是琼酿,在语法上讲,就都不对。因为,无论是垃圾或琼酿,你自己直接说就够了,没必要“传”。所以,“本山时代要结束”,也没必要“传”,直接说出来就OK了。而不直接说,非得“传”,那就是语法错误,就要被“咬”。

然而为何非要犯这低端的“传”的错误呢?媒体编辑的业务都这么差吗?当然不是,他们的意思,只是用“传”字规避掉“本山时代要结束”这个判断的风险。因为他们吃不准,“本山时代要结束”,这话会不会犯错。所以,他们宁可在语法上犯错,也不在判断上犯错。

下面一个问题,更值得咬一咬。那就是:“本山时代要结束”里的“要”字——它表示的,既是未来时,又是肯定性——虽然给不出具体时间,但结束是肯定跑不了的。

这不废话吗?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谁,不用你肯定加预言,我也能够断定,它终会结束的。所以,结束的必然不是要点,说白了,要点是——谁可以决定本山时代的结束?

“本山时代”,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文艺概念。同时,“本山时代”的结束与否,与赵本山的存在与否也无必然的关联。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本山时代的结束与否与本山本人的存在与否无必然关联,那么又会是谁,以什么方式结束一个文艺时代呢?

谁,有什么权利,结束一个文艺的时代?这是一个值得“传”一下的大问题。放古代,这不是个问题,皇帝一人就说了算了。但在今天,以我的理解,只要赵本山的文艺作品,没有触犯法律,没有被市场和观众否决掉,那么就没有其他的力量可以结束“本山时代”——甚至连他自己都做不到。

而汉字的狡黠也正在这里。“本身时代”究竟是不是一个文艺的概念,却要两说着。

某种批评的声音里,“本山时代”则意味着行为上的不走正道儿。对其坐牢的谣传,正是对这种归纳的附和。如果是这样,那么,作为坚守“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人们,如果相信“本山时代要结束”的判断,那就更过于乐观了。

事实是,行为上的不走正道,不单“本山时代”有,中国历史的各个时代都有。而若仅以此做归纳的话,本山也实在担不起这个罪名。重要的是,即便“本山时代”结束,本山之前不缺,本山之后也不会杜绝——有更多的人,会以自己的方式风格,引领不走正道的时代。而我们所谓的警钟长鸣,实际上,就是站在唯物和客观的历史观上,对中国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所有走歪道的人和事的唯一正确的态度。

所以,即便是以此广义的“时代观”来评判,“本山时代要结束”的预言,也是荒谬的。而非要将这荒谬的预言“传”开来,则说明,媒体们的脑袋,可真是糊涂得可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咬文嚼字
后一篇:咬文嚼字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