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那么大,都该去看看

(2015-04-19 16:18:30)
分类: 这个可以发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十字箴言的广为流布,我猜肯定不是因为它出自“美女教师”。

但于出自“教师“,还是有些关系的。比如换作别人,同样的意思,若写成“世界很大,我得去看”,八成就会因少了“情怀”,而不被关注。校长会不会批准呢——要不开除你吧。很可能。

说是关注,包括批准,不如说是被说服。而说服,是需要一定的语言能力的。这位女教师,就拥有这个能力。以下详析之——

先说“那么”。世界肯定大,人人都知道,这是无须特别说明的,而前边加上“那么”,其要义,则不在说明世界之大,而是加注了倾慕和向往,把叙述变成了感叹。举一反三,“美女教师”那么美,也不是在肯定她的美,而是在艳羡,或者嫉妒,或者惦记——总之,是投入了主观的感情的。

“世界那么大”的感喟之后,本可以有两种结论。一种是既然太大,不如“大隐隐于市”,反正我也逛不过来。另一种,就是箴言里的,“我想去看看”。这里,“想”就有了招人怜的意味,虽也是决定,但比较决定,要温和委婉许多。再加上后面的“看看”——“看”的重复也不是白给的,而是强化了招人怜的意味。

总之,无论那位“美女教师”能否走出郑州,她的“情怀”的感染力肯定已经走出了郑州。

对于世界,人为什么会有“想去看看”的冲动?

这个问题,中国人倒退三十年前,是不会去想的。能去趟动物园,能从东城跑到西城串个门儿,对于这个城市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方面已经足够,另一方面,与“想去看看”的“想”,也并无瓜葛。那个时候,世界依然是“那么”大的,但世界之大,与个体的人的生命,不但引发不出联想,反而更加令人固步于自己的苟活,从单位的厂房,到单位的幼儿园,到单位的食堂,到单位的筒子楼,到单位的医疗室……若借用我骑行的应用软件,就是在同一个区域内,无休止地重复画圈儿。

必须说,“想去看看”,是拜经济的提高所赐的。等中国人从两条腿走路,变成了两个轮子,乃至今天的四个轮子,尽管连限行都有了,尽管又开始回归于两个轮子了,但“想去看看”的“想”,终于还是诞生了,而“看看”,也终于可以实现了。哪怕是去抢购奢侈品,哪怕是去买马桶盖,又有什么可苛责的呢?起码它们都在证明,在许多中国人的生活里,已经把世界之大,和“想去看看”之间,划上了关联的符号。这,肯定是个进步。

但在中国人的“想去看看”之前,还有更广泛意义上的“想去看看”。在追求功利的“想去看看”之前,还有更纯粹的“想去看看”。

这个更广义也更纯粹的“想去看看”,就是人类的探险精神。尽管探险家古今中外都不缺乏,但总的来说,探险精神的集中体现,还是人类某个相对固定时段里的事。我认为,它应该就是所谓的大航海时代,约略相当于中国明代的同期。那个重要的标志,当然就是人类对海洋把陆地割裂的困难的克服。

那个时代,人类重新焕发了青春,探险精神,更纯粹地表现为一种想去看看的冲动。伴随这个冲动的,是人类的发现和发明能力的飞跃。若你有兴趣,可以点数一下当时的科学成果——它们几乎都是为了更多地实现“看”世界的需要,而做的帮手。在我看,那个时代的人类,是有史以来最可爱的人类。之前的愚昧,和之后的野心,都烘托出那个时代的美好。如果给它命个名,应该就叫它探险时代。

但它终究是短暂的。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一直到今天。尽管还有科学家,尽管还有太空船,但科学家们忙乎的,却是为人类的享乐寻找帮手;太空船的发射,也不过是争夺利益的前奏。具体到我们能够体验的生活细节里,对科学的利用,除了社交、购物、游戏,就是寻找长生不老的方子。这,就是探险精神失去的原因,也是人类缺乏生机的原因。

所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它的意义,或说应有的意义,就不是出门旅游那么简单了。可能,它起码可以唤起“美女教师”的探险精神,她探险的地方,也绝非旅游的目的地一种。而只有当想看看世界的人多起来,多到成为一种潮流,那时,探险精神的复原——也简直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而这个时代的人类,如果自知,恐怕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对前世的借鉴了。比如三十年来中国人的经验,通过看世界,之后可以解放自己的思想,活跃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价值。这是远比玩弄一只智能手机更显见的进步。

鉴于这个意义,中国人的看世界,还远未到满足的地步,还必须继续,不能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