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意义
(2015-04-06 12:26:58)分类: 这个可以发 |
活得有尊严,看上去很美。然而从哪开始呢?清明节的意义告诉我,应该从逝者开始。逝者有尊严,生者才有尊严。
当然找反例很容易。最大的反例就是:中国人的绝大多数时间,就是“上下五千年”,活得并无尊严,尽管他们一向相信“死者为大”。
这个,我可以代为反驳——因为中国人的“死者为大”是假招的。中国的墓葬的历史有多久,中国的掘墓的历史就有多久。然后还有盗墓呢,然后还有国家盗墓呢—一现在一般都叫考古。
这个反例的实质,其实是有代表性的,就是:缅怀逝者的个体的朴素情感,和藐视尊严的集体的肆意妄为,始终并存。今天还在缅怀逝者的个体,明天就会加入藐视尊严的集体中去,这是常态。所以我说,中国人的“死者为大”是假招的,因为它始终停留在道德说法上,而不能落实于行动。
然而这并不能抹杀清明节的意义。尽管这个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年头有长短,但根本上说,都从哲学意义上体现了人对自我的认知,即: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会对逝者祭奠,而动物不会。尽管这祭奠的含义也有很多,但无论什么含义,都是在印证,人之为人。
祭奠逝者,当然是赋予逝者以尊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给生者以镜鉴,反省和约束自我。虽然这常被历代统治者拿来做“御民”的招数,但道德的薪火也的确因此传承下来。而道德地活着,显然更容易让人活得有尊严。
这么捋一遍,对今年清明节诸多话题的明辨,应该会有帮助。比如雇人扫墓,虽然显得荒唐,但究竟还是意识到扫墓是必须的。给逝者奉上纸糊的爱疯7乃至美女,虽然也荒唐,但究竟还是希望逝者获得更好的享受。这些民间的发明,无论格调高下,都体现了“缅怀逝者的个体的朴素情感”,都是能够接受的。
倒是“藐视尊严的集体的肆意妄为”,需要大家警惕。
“死不起”的意思,我理解,就是阳界的房地产逻辑对阴界的入侵。北京的高档墓地几十万一个,殡葬服务潜规则盛行,这当然可以解释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但从清明节的意义看,它们却正是典型的“藐视尊严的集体的肆意妄为”行为。仅仅因为人终究会要死掉,便成就了殡葬行业居奇强势的垄断姿态,这肯定是不道德的。而由逝者所面临的“死不起”,又怎么能让活者联想到有尊严。
令人恐怖的是,这种对逝者尊严的藐视,却是来自政府,而且仍不自知。
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在回应北京公墓消费过高时表示:北京寸土寸金。
这个表述,很显然还是资源稀缺的市场论调。这样的“狠话”,只有在激烈的房地产竞争和消费的语境中才会存在。但是,却被这位副市长驾轻就熟地引入到逝者“入土为安”的话题中。所以,它给人的感觉,还不是“残酷的现实”那样的冰冷,而是人性的缺失。
现在看,作为北京分管殡葬工作的副市长,以及他带领下的团队,急需建立的,是对殡葬工作的基本价值观——殡葬,是感情行为,而不是买卖行为。它所影射的,不仅是逝者的尊严,还有生者的尊严。
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丧葬的最终目标,也是政府的义务,只有一个:全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