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事实冰冷,但更有力量

(2015-04-02 10:31:28)
分类: 这个可以发

文艺的想象力,终究是文艺的。文艺的感召力,拜想象力的烘托,能够变地异常强大。这是这个世界崇拜文艺的理由。但也有例外,而且是致命的。就是:当文艺的想象力遭遇冰冷的事实时,其感召力也会掉落到冰点,甚至变成负数。在脆弱的受众那里,感召会变成挫败,想象会变成造假。这是这个世界崇拜文艺的同时,同时对它保留怀疑的理由。

就像老山战役的插旗风波。

“一位负伤的战士冲上制高点——老山主峰后,用身体把旗杆撑起,使军旗在他失去知觉的情况下依然高高飘扬……”这是3月16日一篇纪念文章中的描述,不妨暂且把它视为想象力的描述;

3月19日,澎湃新闻发文,专访了“第一个冲上主峰,用负伤之躯撑住旗杆”的老山主攻团七连五班班长罗仕忠——不妨暂且把它视为想象力的延续;

3月30日,中国青年报发文,向“亲历老山战役并任前线指挥官之一的黄宏”求证,回答是:“我不想说,却不得不说,这不是事实。老山战斗英雄受到关注,这是好事,但插红旗这个事情必须澄清。如果不说清楚,就成了主攻团集体造假。当时根本就没有这张照片,后来部队方面也没有安排过摆拍,可能是一些媒体好事者干的。”黄宏的话,不妨视为想象力遭遇到的冰冷的事实;

黄宏说:当时确实有战士提出,要不要带红旗上主峰,但这是完全违背军事规律的。“我还记得当时40师的师长刘昌友在战前动员会上说,‘又不是演戏,带什么红旗?暴露目标!’”这是冰冷的事实里的冰冷的理由;

记者又采访了老山作战主攻团七连三营营长臧雷,他说:“老山地区属于亚热带丛林地区,在这个地方作战,尤其是在敌人防御、我们进攻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信号,像红旗、军号、哨音、反光物体、烟雾的管制相当严格,因为这对于一个部队来讲攸关生死。插红旗,尤其是像照片里面那么大一面旗帜,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这个图片上,肯定不是当时收复老山时部队插上主峰的红旗,这件事子虚乌有。”不妨将臧雷的话,视为冰冷的理由的延续。

在有更新的有关事实的采访呈现之前——比如就偏有战士违反命令扛着大旗爬上了老山主峰——不妨暂且将中国青年报的这组采访,视为到目前为止最真实的还原。那么,你会发现——起码我已经发现了:此时,对此事,冰冷的事实,以及冰冷的事实背后的冰冷的理由,不但逆袭了文艺的想象力,而且,竟然同样烘托起了关于老山战役乃至战争的感召力。甚至,从同一个取向观察,冰冷的事实所携带的感召力,比想象力那个,更强大,更令人窒息,更令人肃然起敬。

截至此,我得澄清,非虚构类和虚构类的记述方式,都是人类自我记忆不可或缺的。而且,两者之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互补的,关系融洽。只有在对同一个个例的记述出现矛盾,而且这个矛盾体现为非此即彼的唯一性时,它们之间才会发生冲突,才会有一个必须倒掉。而哪一个终将倒掉,将取决于它是不是真实的。

广义上说,这就是真实的力量——这是一个先验的事实。而作为受众,我们获取真实的力量的源泉,却在于各自的思考,而支撑我们思考的,是知识和逻辑。也可以说,拥有知识和逻辑,是我们享受事实感召力的前提。

这个道理,永远不会时过境迁。而可能时过境迁的,是人的取向。就像黄宏说的:“插旗的事,苏军攻克柏林、美军攻占琉磺岛似乎都有过类似的照片,也都是后来的补拍。所以我主张不要更多议论这张照片本身如何,而要关注被忽视、被淡忘,甚至被排斥出社会主流,连生活都十分拮据、窘迫的英雄们。我们实在亏待他们太多,至今麻栗坡烈士陵园,还有三分之一的烈士家属迄今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没有去扫过墓。他们已经等了30年,希望他们不会等更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清明节的意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