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不是红十字会
(2013-04-25 00:45:22)分类: 这个可以发 |
貌似,汶川之后,灾后的程序,慢慢开始定型,到今天,成了一个模式。
救人是第一步,这个必须有。但程序说明,第一步开始的同时,媒体也开始进场。就像这次,到底有多少记者进场,没人数过,但我听说,起码央视去了140人,新华社去了120人。汶川地震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每个救人现场,一定围着一大群记者。说记者妨碍救人可能有点儿过,但每救一个人,的确没必要有那么多记者记载。这次,有人呼吁公众人物别急着往灾区跑,记者当然不在其内。不过,记者急着跑行,但跑去太多,就容易添乱。灾区观光是败人品的事,但从记者蜂拥进场的那一刻起,我觉得,灾区观光,就已经有了模样。
救灾是第二步,这个也必须有。不过,程序说明,对于灾区之外的人来说,救灾的准确信号,就是募捐开始了,各种账号。募捐一开始,关注灾情之外,人们也就有意无意制作认捐榜——民企捐了,那国企呢;谁谁捐了2000万,谁谁才捐100万;谁谁捐是作秀,谁谁捐才是真心的……总之,中国人对数字的关心,和对动机的关心,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会集中爆发。大约可以这样看,当灾情的首轮打击开始消隐,人们也从非常走向平常。泪水和爱的存活期都不会太长,真正的常态是猜疑、吐槽,还有反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
比如因为这次地震,我就怀疑过了地震局。现在,因为大家都给红十字会留言“滚”,于是又开始怀疑红十字会。我倒不怕郭美美们买玛莎拉蒂,人家红会也可能真是窦娥。我只是怀疑,为什么只要一有灾,红会给我的印象,它的第一职能,就是公布帐号,永远都是公布帐号?这个怎么破?要不就是我的怀疑有问题?于是我打开红会官网,嚯,首页一片红,差点把我晃瞎。而这些红红的内容,几乎都和捐款有关系——“中国红十字会救助四川雅安地震呼吁书及捐赠方式”;“雅安地震捐赠名录”;“捐款捐物总数统计表”;“捐赠信息查询平台”;“在线捐款”……事实证明,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得到了红会的证实。
为了弄清红会和募捐的关系问题,需要做源流考。我考了下,考出如下内容:
先说红会的出身。红会创立于1863年,创始人是个瑞士人。红会的初衷,就是救助伤兵。到了2005年,有192个国家参加了红会,它的任务,“也开始由单一战伤救护发展到对自然灾害的援助、意外伤害的急救、自愿输血、社会福利以及开展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壮大和平力量,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等。”对红会的这个界定,我认为是最新的,也是最权威的界定。但其中,好象没提钱,没把募捐当成红会的任务。
中国红十字会,1904年成立,要说都是大清时候的事了。从我搜到的中国红会的工作内容看,八项工作中的第一项,就出现钱了——“备灾与救灾。每当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中国红十字会即时开展社会募捐活动,为灾区筹集赈济款物,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派出医疗队到灾区服务。”我还发现一条入会资格,也提到了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并缴纳会费的,可以自愿参加红十字会。”没错,要加入红会,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得交钱。红会的机构设置,我也查了下,如下:办公室、赈济救护部、筹资与财务部;组织宣传部;联络部;直属机关党委;直属机关纪委。七个部门,真正跟红十字挨边儿的,我以为就是赈灾救护部。而这个唯一挨边儿的部门,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拟订总会筹集款物开展的备灾救灾、应急卫生救护、人道救助等工作的具体计划,并指导实施、监督和检查。”你看,“筹集款物”,毫不意外吧。至于它家官网首页上最上面“核心业务”、“品牌项目”的标识,自然也更加深了我的疑惑,它们到底是在做人道,还是在做生意?
有的媒体说,希望红会能让公众相信它一次;红会自己也说,它们会更加透明,欢迎监督。我觉得这都是错话。红会的当务之急,按我考据得来的结论,既不是撇清和郭美美们的关系,也不是加强捐款捐物的透明和监督,而是从根本上就杜绝和钱发生关系——募捐这事儿,你从来就不应该掺和。只要一碰钱,就算你做得再干净,也必然和“廉洁”沾边儿。而红十字这个高尚的标志,即便用“廉洁”来形容她,其实已经是一种侮辱。
那么,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红十字的高尚吧。她的七大基本原则如下: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每一个字眼都是人类的理想,每一个字眼都不容侮蔑和推敲。“捐你妹”这种奇耻大辱,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