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鼠疫

(2012-01-13 01:48:31)
标签:

杂谈

分类: 这个不能发

这两天北京响晴薄日的,透着那么不真实。

而那天的大雾,或者一直以来的“霾”,才是北京的本色。对于我而言,北京本色出演时,貌似倒是利大于弊,因为只有那种真实,才能唤起心里的某些不真实。简单说,雾霾天的遮蔽感,容易让人起疑,或者给你一点文艺的刺激,好象预示着要发生点什么。这是一种好的感觉。

类似的刺激,好多是凭想象的。比如堵在二环时,有时候突然就想象着二环空无一车。从常态的爆堵到空无一车,总需要点儿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想象的空间。像非典那年的景象,全北京的马路都空着,像个死城。它的理由,自然就是非典本身。但你知道吗?继续想象下去,其实非典的出现和消失,才更启发你的想象力。是啊,事实是,从那时到现在,一晃快九年了,一个孩子小学都快毕业了,但非典的源头是什么,我们从未知道过。它只有终点,没有起点,莫名而来,莫名而去,从头到尾都是漂浮的一团“雾霾”。我一直以为,荒诞感是最容易让我们亲近哲学思考的东西,而非典就特荒诞。

北京的马路空了,其实也不该是非典直接的结果。在非典和空之间,是人在起作用。现在可以把当时的主观情感过滤掉了,英雄献身舍己为人再感人,也是插曲。主旋律是什么呢?它可真是有一个旋律感,从恐惧,到绝望,到迁怒,到爱谁谁,再到狂欢。人类面对一切灾难,大概都是这个程序吧。所以,发生在身边的非典,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好记性,过去的就过去了,因为它没有超出程序。

阳历年新旧之交,看了遍《鼠疫》。我看《鼠疫》,就印证了非典时候的程序。当然,也给了自己想象的空间。其中,抱团取暖的感觉,比趁火打劫更让我感觉可笑。而一旦里厄医生这样的大英雄出现时,我明白他尽管真实,但同时无比虚伪。他是狮子王吗?

我看《鼠疫》的同时,还打《二战风云》。一般是先打《二战风云》,冲关失败了,再看上一章《鼠疫》。所以,积攒铭牌晋升军阶是一条独立和持续的思路,旁观灾难降临人间之后的种种,是另一条独立和持续的思路。两条没有意义的思路,互不相干又互相衔接,让看《鼠疫》这段时间本身,也变成了一个荒诞。何况,《二战风云》是讲天灾的连襟——人祸的,但游戏者的目标,是通过击杀更多的敌人,换取铭牌和军阶,这也是荒诞的。但是,如果游戏者突然觉悟了,他要反战,或者让十三名性工作者舍己救国,那不是更荒诞吗?简直荒诞透顶。但我不能说觉悟者就不真实。

所以,有人评价《鼠疫》是反抗法西斯的,有人评价《鼠疫》是歌颂人道主义的,包括貌似更靠谱的诺贝尔奖颁奖词,都是真实的,但又都是蛋扯大了。所以又一个荒诞诞生了——同一个《鼠疫》,却引发了N种YY。这或许是最喜欢亲近荒诞的作者,收到的最适宜的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好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