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人搀扶的国度才是悲哀

(2011-08-19 19:32:27)
标签:

杂谈

分类: 这个可以发

我家对面,是一奥迪4S店。下午,一辆刚提的Q5,从里面开出,刚拐出路口,就撞上了一骑车妇女。

距离远,我只能凭肢体语言揣摩当事双方的交流:

司机下车后,首先是责怪妇女逆行;

妇女坐地上,无异常举动;

妇女突然站起,大概是司机说了什么刺激她的话,比如赔偿修车的事宜;

妇女把自行车留下,独自步行远去,大概是回家叫人,或者要钱没有,要车你拿去;

司机独自等待,打电话……

直播中断,结果我没看到,到底是谁赔了谁,还是情绪平复各自走散,不得而知。

这样的小事故,同一时间在中国,大约正有N件在发生着。虽然都免不了因为钱的缘故争吵理论,但只要人没伤,总还是需要庆幸的。

N件事故里,大约也会出现南京的彭宇案和天津的许云鹏案。因为属于民与民的矛盾,所以媒体既可敞开报道,网评也可随意发言。以许云鹏案在新浪的留言,就有上万条,成功发出的,也有2000多条,而且据说名人们也行动了,总之是个轰动的新闻了。留言多,大概也就证明了民意,而民意的答案,就是:以后决不搀扶。

天津法院的二审还没结果,到底谁是谁非,目前只能参照一审判决,和媒体的报道。就是说,民意的基础,并不清晰完整,但已经促生了“决不搀扶”的民意结果。这是挺恐怖的事。

不过,当事的老太涉嫌讹诈,总是媒体给出的一个印象,人们选择“决不搀扶”,终归还是在这个印象上得出的结论。就是说,如果媒体给出的的确是真相,那么民意的选择也是依据充分的。

总之,无论法院如何认定,无论事实究竟如何,“决不搀扶”,已经是一个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态度。

这就是比因真相不明而做出错误选择更恐怕的事情——这个国度的人们,因为有讹诈和乱判的存在,就集体选择了“决不搀扶”老人、伤员和弱者,哪怕就是出于调侃和愤怒,也是令人恐怖的。

想起上海机场的那次弑母案,中国的儿子连刺生母N刀固然令人齿冷,而在中国的机场里,惟有老外施以援手而广大同胞却选择集体围观,才是最后的悲哀。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诞生“决不搀扶”的民意,确是合情合理的,起码它还找到了一个理由。

现在可以反思善意的流失,和选择生活的质量了。或许,中国人表达善意,哪怕是举手之劳,比较别人,的确也已经变成了一种牺牲,当然也证明了其艰难和稀少。但是,如果没有勇气走出这艰难和牺牲的一步,那么中国的悲哀只会持续并放大。

退一步说,也只有更多的人勇于担当这举手之劳的义务,哪怕对面是刀山火海地雷阵,这样的悲壮,才是自我拯救,和抵御讹诈与乱判的必须。

用恶对抗恶,永远不会有善。这不仅仅适用于民与民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歌华
后一篇:以物易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