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如何变成手雷的
(2011-03-02 13:38: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这个不能发 |
艺术家是预言家,这话再次得到印证。北京政府利用手机掌握市民出行情况的计划,就是艺术家预言的“手机变手雷”。如果说前段时间北京借故保护未成年人而发放学生手机,尚属官商勾结的牟利行为,那么这回的监视1700万市民,除了明目张胆的违宪,还真找不出更准确的说法了。
虽然,我早就知道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并且有些机关也正是这么干的,而且也久闻美国俄国“定点清除”敌手就是利用了手机跟踪,但像这样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公然发布出来,还是有点诧异。它给人两个信息:一是发布者认为这理所应当,牧羊者怎能不掌控羔羊的命运?二是,这本身就是一次高调的威吓,你们都给我小心点,乖。
这的确值得我们被监视者检讨——究竟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大的勇气?
中国人权利意识的浓厚和淡薄,好象总是可以换算成银子的分量。值当的利益,也可以自焚或者焚他,而利害尚远的,则习惯选择逆来顺受。这种精神上的“跑反”变成民族性格之后,一方面也就淡忘了那些尚远的利害,而另一方面,却往往形成了一种官民游戏,就是我们常常乐道的从夹缝中讨生存的本领。曾经有人超前地感叹死者的尊严,并拿《护送铅丝》做出标榜,但中国的问题是,生时已经失去对尊严的向往,死后还能冀望升天吗?或者只能认为,缅怀死后的尊严,正是对生前尊严彻底绝望后的一丝补偿。
然而,尊严能补偿吗?再属于天赋的东西,也需要后天的争取。否则,别人会把天赋的,也变成赏赐。而没有了赏赐,你能说是剥夺吗?人家顶多那叫抠门。所以,当官员说出“将严格执行隐私保护,对用户开放的数据并不针对个体”时,我们实在也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因为官方不泄露隐私,已经是我们的底线。至于官方应否拥有我们的隐私,我们只会说“今天天气哈哈哈”了。
是,脖子上套个电子项圈,非洲的动物们不会因此耽误吃喝拉撒。罗马的奴隶,也不会因为身上多个纹身而卖不出好价。但是,不要忘了,那个项圈和纹身本身,就是区分它们自由与否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