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父亲骨灰旅行
(2011-02-21 23:12: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这个可以发吗 |
评价一个人,需要理性。但这样的根据,不是来源于客观,而是评价本身的需要。喜欢或者不喜欢一个人,就简单多了。因为喜欢或者不喜欢,完全是个人的事,是主观的事。它只对喜欢或者不喜欢负责。而这个对象,甚至可以消灭、颠倒。那么支撑它的理由,就显得尤其虚幻,也尤其真实。
比如汪峰,作为歌者,评价他就要从歌中找答案。但作为人,则只须听说他随身带着父亲的骨灰旅行,我就可以马上尊敬他。或许这样的行为,可以证明他从来都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叛逆者,但如果能够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儿子,我看不出有什么值得遗憾的。
又像你们说的旭日阳刚和汪峰的那点事。如果非要从法律和道德上分出他们的好赖,其中的虚伪乃至虚幻会让理性蒙羞。我却看到,就像汪峰带着父亲的骨灰旅行,刘刚则惦记着为自己的奶奶挣钱。原来他们可以在两个是非符号上形成高下对峙,却也可以在父亲和奶奶这里,找到终极的平等和一致。调查说中国人民认为最幸福的事是家庭和睦,中国人民终于答对了一回。
韩寒的《1988》也说到了骨灰——朋友的骨灰,类似《药》里的血馒头。但全篇的阴霾都在最后突如其来的际遇里,随飞扬的骨灰烟消云散。那真是一个大欢喜,比埋在春天里还爽十倍。我因此也认为,韩寒有副好心肠。
前一篇: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
后一篇:以儿戏婚姻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