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那点事
(2009-09-09 23:30:24)
标签:
杂谈 |
关于女兵或者女民兵,不独中国,外国也有,网上还有人专门搜集了各国女兵的照片。“有”的意思很简单,是因为战争出现时,女性也能参与。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男女兵。而把她们组成方阵参加阅兵,大概也并非中国独有。至少,我从电视上,就见过伊朗和朝鲜阅兵礼上的女兵们。
不过,打仗的女兵,和方阵的女兵,也就因此有了点区别。比如那些照片吧,从行装上看,是在尽量模糊她们的性别。即便你明白就里,却只会感叹于她们的英姿不让须眉。而方阵里的女兵则不然,尽管依然可以看出兵的属性,但却换穿了裙子,刻意强调着她们的性别。至于女民兵的装束,就更柔美得莫名其妙,既看不出武力的味道,反有了点模特队的风光。至于她们手中的枪,倒更像一个合手的道具,与花束和腰鼓没什么区别。刚看到的新闻也证实,女民兵们训练之余,的确是喜欢表演猫步的。
或许这是和平时期的必然吧。女人参与军队,尽管表现得宽泛而自然,但赏心悦目,却是最基本的涂装。可以做个例子的,是前段的女飞行员更换装具。这也是个被爆炒的故事。
就此,有媒体请教了可爱的张晓梅委员,于是,更换装具首先被似懂非懂、或者揣明白装糊涂地偷换成了更换衣服,而且,用时尚的服饰理论进行了全方位解析。
张委员很可爱地告诉我们,飞行装选取的浅灰色,是“中性色,很优雅,而且显得冷静和稳定,让女飞行员在飞行时更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开飞机到底是该专注内心还是专注仪表,这姑且算做仁智各见的事。但“小立领的设计让女飞行员更显得英姿飒爽和干练”、“对女飞行员的气质能很好地提升和体现”,这样的见地,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不止于此——“肩部的打褶设计”还“有点泡泡袖的感觉”呢,当然可以“表现出女性的柔美一面”。而连体设计加上松紧的腰身,则当然体现的是“女飞行员的美感”。
中国的砖家之所以为砖家,并非因为他们都是开砖厂的,而是因为他们的见识和德行总像三块红砖竖着摞起来那样危险,稍加推敲便轰然倒地。这当然需要一些勇气,但勇气越大,危险的程度就越高,越反见勇气的可怕。比如张委员的曲意讲解吧,说了半天,不过还是在重复一个老掉牙的观点:即便是女飞行员吧,也是给大家欣赏用的花瓶。既然是花瓶,那它除了献礼之类,貌似也没什么别的价值了。
当然,我不能改变你的花瓶观,据说我还得誓死捍卫你满嘴跑舌头的权利呢。不过我还是想指出,你那YY出来的包装花瓶的连体衣,却并非你想象的那么婉约。因为它们的第一批模特,是美国飞行员,并且,是糙老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