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的纪念
(2009-09-11 17:42:52)
标签:
杂谈 |
一年365天。把所有的纪念日除以365,结果可能是个相当大的数目。常说“历史上的今天”,可“历史上的今天”到底是指哪一天呢?因为“今天”太多了,喜欢纪念的人,恐怕会经常有纪念不过来的感觉。听说洛阳那地方,古墓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摞着,一层一层又一层。所以在洛阳,不能单说古墓,最好还要说清楚,是哪一层哪一代的古墓。这一点,无论是爱国者或者盗墓贼,都是必须搞清楚的。
甚至单说“纪念”也不妥当。因为同样可资纪念的日子,有的是好日子,有的坏日子,有的让人高兴,有的让人悲哀。囫囵放一起纪念,难免伤了和气,最次也有点不搭调。比如今天吧,最普通的纪念,就是很多人生日,却也是更多人的忌日。很多人在今天结婚,另外很多人在今天离婚。如果纪念结婚的,执意要与纪念故人的分享快乐,或者反之,都是要打起来的。还是今天,特殊一点的纪念,就是所谓“9·11”,美国人大概都有点悲伤,中国不少人也好象跟着有点悲伤。但塔利班和拉登们,却可能高兴得不得了。下午的时候,台湾那边还判了前总统无期。等到明年,就又是个纪念日。到时候有人自然会高喊民主的胜利,也可以想见扁家和绿营的纪念是悲愤交加。于是,9月11日这个纪念日,就太多内容了,多得就跟当年说居委会大妈似的——纪念日是个筐,是个事就往里装。装得好是百宝囊,装不好是垃圾箱。
表面看,纪念日之有,是一种人类对自我品质认定的方式。实际上,却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固然不错,但如何表达不忘记,却还是个难题。比如昨天吧,当然也是纪念日,而且对中国人来讲又是个特殊的纪念日。那么如何纪念和不忘记呢?起码我就看到了两种态度:一种是歌颂的,而另一种是反省的。两种态度碰撞,自然也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前天呢,教师节的大日子,官方的惯例,和报纸上的献花,是纪念;而网友因此发起的师德讨论,也是纪念。两种态度碰撞,同样也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对于看重纪念的人来说,“不和谐音”的出现,多少会败坏纪念的心情。哪怕是不关心的人,也看着有点奇怪了。
想起了周国平一本书的名字:各自的朝圣路。铁板一块的想法,一加一等于二的想法,当然和必须的想法,可笑和不屑的想法,固执和不可理喻的想法,我代表你和我们都被代表的想法,在一个貌似短暂和已经定格的纪念日里,也是禁不住推敲的。